首页  > 双减

【聚焦“双减”】江西大余: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进校园”到“在校园”

发布时间:2023-11-20 17:1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舞龙舞狮、大余旁牌舞、武术、赣南采茶戏、竹竿舞、茶艺、古典器乐......日前,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年“双减”工作和体教融合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全县中小学生纷纷上演“十八般才艺”,场面震撼、热闹非凡,少年风姿尽数体现,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精彩的表现得益于近年来大余县教科体局积极推动“双减”提质增效,鼓励并扶持各中小学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资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学生开设众多体艺项目,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动起来

全县各校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和校本资源,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特色课程兼职教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

赣南采茶戏,是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9月大余县第三小学独立成校之初,学校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引进赣南采茶戏,聘请大余县文化馆专业老师到校,每周定期开设四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知道什么是赣南采茶戏,能够哼唱几段经典桥段,更应该是通过采茶戏课程,让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感受赣南采茶戏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他们的艺术底蕴和文化自信。“非遗”进校园,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了学校“文化校园”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学生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image.png

大余旁牌舞源自明朝时期,这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练武戏舞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后来由大余县人康明生习得,并在吉村镇康姓宗旗中世代相传。旁牌舞的传承与发展契合客家宗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宗族属性和特点。吉村中学作为《大余旁牌舞》的传承基地,邀请了大余县文化馆的非遗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对学生们进行大余旁牌舞的一系列动作指导工作,进一步弘扬发展好这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通过表演,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军事战术谋略和军队英勇善战、灵活克敌的战斗精神,具有较强的体育健身、表演观赏价值及军事史料价值。

image.png

弘扬中华国粹,让文化“火”起来

全县各校从提升艺术核心素养入手,课后延时课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渗透多种中华文化符号,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寻中华文化密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文化、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了根。

走进新城中心小学,武术社团的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昂首挺胸,伸臂踢腿,以徒手操形式结合音乐编排的健身操,一举一动整齐划一,一招一式张弛有度,彰显着武术的神韵气度,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南安中学的校园内,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同学们端坐在泡茶桌旁,取茶、冲泡、摇茶、分茶……一道道程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空气中弥漫着幽幽茶香。学校充分利用课后延时课开设茶艺理论课、茶艺实操课,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image.png

搭建交流平台,让校园“亮”起来

艺术的美需要舞台来绽放,县教科体局不断寻求机会为学生搭建展演的舞台,每年举办和开展“双减”成果展、书法绘画比赛、合唱比赛,同时积极支持学生走出去,参与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举办的比赛活动,斩获佳绩。

其中,赣南采茶戏成绩尤为突出。今年5月,青龙中学王悦被授予2023年度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她致力于讲好非遗文化,传承赣南采茶戏。以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表演技巧、稳定的现场发挥,先后获得两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地方戏业余组“金花”称号、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个人组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今年8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来自第一小学的张玉枫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人项目“小梅花”称号;《客娃闹春》在赣州市第八届“寻梦赣南采茶戏——我来演采茶”电视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

image.png

在江西省第十一届“艺德杯”大中小幼师生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中,各校选送的书法、绘画作品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在2022年赣州市中小学美育“双减”音乐成果展示活动中,戏剧、器乐、合唱、舞蹈多个节目获二、三等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进校园”到“在校园”,实现了深度的传承,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祖国文化魅力,培养了审美情趣,提升了综合素质。校园内时时处处有文化,已经成为大余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路上一幕幕亮丽的风景。(大余县教科体局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