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坚持“四向”发力 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发布时间:2024-03-25 11:17: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江西工程学院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新余市“6313”行动计划建设目标,积极探索“育、服、创、合”特色化就业育人品牌,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育人为先,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新时代新青年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将成书于新余的天工文化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新青年”成长工程,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技艺、善创新”的新时代新青年。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保障、考核机制“四个到位”,促进就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抓好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遴选双创导师,组织SYB培训,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和培育建设力度。2022年9月被江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培养,2023年学校获得最高奖为全国一等奖的项目8项、全国二等奖的项目6项、全国三等奖的项目4项,获得最高奖为江西省一等奖的项目11项、江西省二等奖的项目8项、江西省三等奖的项目3项,累计竞赛获奖权重为5930%,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实现了培养目标具体化和项目化,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学校构建全链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借助超星平台,加大虚拟教研室建设,积极推荐申报首批省级虚拟教研室;学校加强新文科建设,投资300余万元建设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学生实训、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新文科实验实训中心;学校目前拥有5个省级以上的科研创新平台:江西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江西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江西省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江西省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江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其中,江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为2023年新增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2023年度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数量增幅为25%。

三是抓好就业帮扶服务。聚焦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求职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求职进展,各二级学院建立记录明、过程细的帮扶台账,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完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化合力帮扶、全程化分类帮扶、标准化帮扶成效。2023年,举办3场大型招聘会和各类专场招聘会,特殊困难群体去向落实率达87.12%以上,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服务为本,深化“两大举措”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高质量就业需要正确的职业指导和精准的咨询服务。学校依靠优秀的师资和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完善“团体式—主题式—个体式”三级分层式推进的职业咨询模式,构建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职业咨询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企业对接,拓展岗位资源。书记、校长和校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充当一线“推销员”,向地方、企业问需,2023年,累计访企288家、拓岗4700余个。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近15场,进校招聘单位60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岗位2万余个。

二是延伸教育维度,强化就业育人。学校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月”系列活动,着力构建第二课堂就业育人体系,“十四五”时期,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质量、乡村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校毕业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服务项目,共有25人在基层就业,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学校打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金课;学校建设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全年为学生提供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512人次,着力构建“全覆盖、高水平、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努力引导和帮助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2023年,学校学生应征入伍213人,2023年1月,学校荣获“2022年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仅15所高校获此荣誉),在2023年江西省普通高校征兵工作量化考评中,排名第四位,2023年12月1日,学校作为交流发言的5所高校之一在全省高校征兵业务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

创就结合,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质效

学校坚持把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以备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决赛为契机,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就业育人体系,2024年3月10日,首届江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高教组总决赛在江西财经大学落下帷幕,省内42所本科高校共100名选手参加了现场总决赛,学校学子在比赛中表现优异,最终取得了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学校连续九次参加中国大学第一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全国铜奖6项,江西省金奖4项、银奖7项、铜奖19项,江西省“先进集体奖”1项、“优秀组织奖”3项;全年来校招聘单位中有170余家为本校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出的中小型企业。

合作育人,促进学生精准就业

学校紧扣企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大力推进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持续丰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内涵。2023年,学校共参与6个各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及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2023年10月,以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加入全国区块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11月,先后以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分别加入全国网络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西省信息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11月,以副理事长单位加入新余锂电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工业智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12月,以副理事长单位加入安全应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1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共有24个项目获得立项,学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入选,成为学校首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项目。以上系列产教融合平台的推进,有力推进了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学校围绕“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定位,秉承和弘扬天工文化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以“六个一”“五个合”为内核的“教研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41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余万人,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涌现出李国平、易海平、孙清焕等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未来,学校将着力围绕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继续发力,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学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谢旻旻、王长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