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走进婺源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9 11:17:12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是清代诗人齐彦槐在《冲麓村居》中描绘的婺源,也是今天“中国最美乡村”的真实写照。

日前,江西科技学院“遇践三农,暖心婺源”实践服务队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开展以“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以“村”为主线,实地探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image.png

学有所知,感受乡村巨变

婺源县秋口镇的王村石门自然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一个依山傍水、地处沃野田畴,拥有800余年建村史的徽派古村,也是世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的栖息地,更是当今人们追求“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世外桃源”。

“学有所知,知其不足而后进。只有真正学习了解后,才能更好探索生态富民的密码。”团队队长肖慧坦言自己对此行的感悟。

如今的石门村已经蜕变成一个集旅游经济、农耕文化、红色研学等元素于一体的高品质示范村。实践团走村串巷,与村民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石门自然村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的发展之路。“在调研过程中,从村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和对村里旧貌换新颜赞不绝口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现在的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开心、越幸福。”成员周京影分享道。

image.png

知有所行,激发使命担当

“大家看到每家每户门前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各家的‘微家训’,是村民们从《朱子家训》里摘录的……”“蓝冠噪鹛是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物种,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村里实现雨污分流,管网全部下地,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提升……”跟随当地讲解员俞老师的脚步,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拥华带领实践团的同学们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image.png

在村里,古民居、古桥、古道等历史古迹随处可见,红豆、绿豆、白玉豆、红辣椒、花生等“晒秋”农俗场景与黑砖白墙相映成景,院墙彩绘、角落花草、生态人文等相映成趣。从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到村中心的晒秋广场,再到蓝冠噪鹛展示区,师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深刻领会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image.png

夏拥华现场勉励同学们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多走多看,珍惜此次在石门自然村研学的机会,系统了解婺源乡村发展现状,学习“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的发展成果,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行有所思,汲取奋进力量

“行走的思政课”结束后,夏拥华和实践团成员同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志金座谈交流。双方就党建引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进行热烈探讨。

image.png

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踊跃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实践团成员汪汇蓝感慨道:“从蓝冠噪鹛的身上,我更加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查记酒坊,我品尝了一口甘醇的米酒,听了传承人查永红对查记米酒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的介绍,深深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胡馨丹则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练好本领技能,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成员罗呈如是说。夏拥华对大家的“行有所思”给予肯定。他希望同学们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双眼见证乡村巨变,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心灵感悟使命担当,在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江西科技学院何强江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