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深入乡村文化腹地 探索产业振兴之路
为发挥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作用,江西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青年志愿者们深入省内多个乡村文化腹地,与当地居民共同探讨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性。
走进茶庄绿意,寻找文化际遇
“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红茶因其主产于古时宁州而得名,该校“茶话青春”乡村振兴调研团也闻名前往宁红茶的生产基地——现九江市修水县宁红村进行调研。修水县内,经营宁红茶产业的茶商颇多,他们立足市场前端,深悉茶叶市场的变化。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茶商们进行深入交流,调研成员们知悉了宁红茶在本地的销售方式和途径,也了解到茶商们在经营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也向调研团队介绍,目前宁红茶的宣传力度较弱,线上销售平台较少,宁红茶本身也面临“老龄化”等发展困境。对此,调研团就茶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问题与研究所的核心人员进行探讨,他们表示,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将继续对修水县宁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深入探寻,助力茶农茶商找到一条契合宁红茶产业发展的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修复历史痕迹,延展村落印记
古建筑以“保护”为重。乐安县流坑古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古建筑群落,占地面积3.61平方千米,留存大量古建筑。为帮助流坑古村寻古建保护之路,寻古思源实践队深入流坑村古建修缮施工现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修缮古建筑,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与开发当地古建筑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古建筑修缮需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留文物原貌。在施工现场,实践队队员们详细询问现场工人关于修缮民宅的各项事宜,了解目前采用的修缮技术。他们利用专业的建筑知识,从测绘做起,测量房屋尺寸、门窗、梁柱等尺寸,帮助工人师傅完成搬砖移瓦、锯木打磨等工作。
古建筑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桥梁,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提升乡村形象的关键要素。通过此次实践调研,队员们不仅深入学习古建筑修缮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历史文化传承,还以流坑历史为载体,通过网络帮助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弘扬流坑文化之美:“希望能够让更多青年人看见古建,走近古建,在古建中涵养文化自信!”
传承陶瓷工艺,振奋创新动力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红瓷小分队以青年新视角,于古窑中走访、探寻、记录,为传统文化产业涂上新潮、创新和青春的色彩。
吉州窑采取独特的龙窑柴烧工艺,得益于当地特殊的温度、湿度、土质等因素,烧制出来的器皿别具一格。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的罗军平所长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师傅们捏塑、拉胚、修胚、上釉、绘图的过程。团队成员们还实地尝试陶艺制作,体验到吉州窑匠人们制陶的不易。罗军平详实地向团队成员介绍吉州窑陶瓷的特点,队员们也着重了解陶瓷产业如何结合现代设计创新,以及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广陶瓷文化提出思考和建议,为推动吉州窑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江西科技学院吴双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