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理论研究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走向。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培养出既有精湛技艺又具高尚品德的新时代工匠。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面临着诸多挑战,课程内容如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如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效果如何更加显著,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源泉,更是提升教学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理论研究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来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理论研究在思政课中的作用
深化课程内容,增强时代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理论资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时事热点融入课程之中,使思政课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工作实效。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理论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此外,理论研究还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拓宽教学渠道和平台,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促进师生互动,构建课堂氛围。理论研究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师生互动是构建良好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困惑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理论研究还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和创造力。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动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加强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入研究思政课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同时,理论研究还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当前思政课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理论研究在推进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脱节是突出问题之一。在高职院校,部分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导致理论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实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其次,理论研究缺乏创新性和深度。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传统框架内,缺乏对新问题、新现象的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使得课程内容显得陈旧过时,无法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和社会热点。
此外,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思政课理论研究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使得现有教师队伍在理论素养、研究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承担起思政课理论研究的重任。
加强理论研究优化思政课的策略
明确理论研究的方向与目标。思政课的理论研究应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精神,及时更新和拓展研究内容。要聚焦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期望和需求,为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有力依据。要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通过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持续改进。
构建多元化的理论研究体系。思政课的理论研究应打破学科壁垒,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相结合,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思政课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建立多层次研究平台,构建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在内的多层次思政课理论研究平台。通过设立研究课题、举办学术论坛、出版研究专著等方式,汇聚优质研究资源,推动思政课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要加强师资培训,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师培训班和研修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指导。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理论资源,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要鼓励科研创新,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思政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强化团队协作,建立思政课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之间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通过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体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和力量。
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构建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加强教学反馈与改进,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对思政课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方案,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要强化结果运用与激励,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结果运用与激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曾卫平)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