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思政课堂“搬”进校史馆 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思政课,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长期以来,宜春学院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思政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扎实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该校将思政课堂“搬”进校史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使学生知校爱校,在实践教学中追溯身边历史、感触榜样力量、厚植家国情怀,让“讲道理”的思政课变成“讲故事”,在接地气冒热气中能够“活”起来、“火”起来。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性
“走进校史馆,看到我们的学长陈仙辉院士‘三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经历时,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材料物理专业的大一新生金勇激动地说。在金勇看来,大一一进校,就能在校史馆看到优秀校友的成长历程和成就,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敬佩他对科学研究的孜孜以求,感动他对物理学科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像我们学物理的,就要像陈仙辉院士一样沉下心来,坚持坚守”。
近年来,该校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做活新生入学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创新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让课堂“活”了起来。
从“坐着听”到“走着学”,增强课堂吸引力
“请大家跟我来,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我们校史馆中关于学校六十余年的变迁板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发展的历史”,随着校史馆讲解员掷地有声地介绍,结合一幅幅图片宛若带大家穿越了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
跟着讲解边走边学,围绕学校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打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历史文化,在与建筑、人物、历史的互动式、沉浸式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成长。多年来,校史馆讲解员团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打造“行走式”的思政课,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让思政课的形式更加丰富,内涵更加饱满,育人成效更加显著。
从“受教者”到“传道者”,提升学生获得感
通过朋辈导学,不断拓展思政课的育人方式和路径,让思政课成为人人可参与、人人有机会、人人有获得感的“金课”。在教育他人的同时教育自己,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
“我身边的同学看我参加校史讲解活动,大家都非常羡慕我,这也时刻在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提升。校史讲解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再学习再认识再感悟,每一遍讲解都让我再次感悟学校那厚重的历史,一股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校史馆讲解员刘若曦,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名大二的学生,她自豪地说:“从原来参观聆听的‘同学’,到从容讲解校史的‘师者’,不仅仅只是身份的简单转换,更重要的是使我感受到身上承载的使命和责任不一样了。”
“校史讲解”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依托校史馆这一“小切口”,为“大思政”赋能。十余年来,覆盖学生五万余人次,一百余名学生讲解员在江西省科普讲解大赛等竞赛中摘得奖项30余项。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学校注重挖掘校史校情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使思政课在接地气冒热气中“火”起来。(宜春学院丁金艳、袁璐、詹婷、敖林珠、叶杨供图文)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