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助力革命老区千亿服装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4-09-30 14:34:49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数字化生活重塑时代,数字化教育领航未来。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迈进,亦促进其可持续内涵的深化,进而加速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产业逐步迈向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并伴随技术革新的步伐,江西省于都县需一批具备行业尖端技术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于都新长征高级技工学校数字化的产业学院正是这一需求下的有效回应。产业学院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够紧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共同追求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的目标。革命老区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无疑将助力于都打造千亿级服装产业集群,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数字化产业学院致力于培育具备深厚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在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各行业不断升级与转型,产业学院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智能设计与制造技术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数字化产业,作为未来主导的核心产业之一,其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特征不容忽视。因此,发展数字化产业学院成为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此情境下,构建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显得尤为必要。

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作为专注于区域服装产业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核心目标是依托都县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基石,整合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同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数字化技能与服装设计制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建设将为于都千亿服装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该学院的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有效推动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校企合作是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建设课程、组织教学实施与实习实训的重要机制,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标,为行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培养保障。

其次,显著提升“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多才多艺”的教师队伍。产业学院作为平台,打通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与技工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为于都千亿服装产业集群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师资保障。

再次,成功促进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合作,实现了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同发展。通过实施政行企校技术、人才、信息和资源共享计划,产业学院优化了资源配置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速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并为各方提供了更广泛的资源支持与更丰富的发展机遇。多方合作促进了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为企业和学校提供了整合资源、共同建立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的平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发挥了产学研用合作的示范效应,更好地服务于都千亿服装产业集群与地方产业发展。

此外,该学院将有助于推进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改革,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技工院校作为服务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将更好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并促进办学机制与培养模式的多元创新。

最后,该学院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为服装企业核心岗位如裁剪、车缝工、熨烫工和管理人员编制《服装一体化实训》培训教材、考核标准与技能等级标准,培养专业人才,降低企业培育人才成本,减少人员流动率,提高就业率。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事业发展的基石,过度的人员流动会阻碍工作的持续性与事业发展。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建设将促进服装企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该领域的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建设一所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将为服装产业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促进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技能、高素质的服装人才,并推动产业集群的高端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系统性建设

产业学院的建设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机制的实施,以区域发展为立足点,引领专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此举旨在打造培养具备高素质和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成为推动区域产业持续发展的典范与驱动力。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以“产业与职业教育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确保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有效运行,需进行系统性建设。首要任务是创新并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加强校企间的紧密联系,共同构建利益共同体。

其次,要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通过试验区内的探索性实践,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徒制和订单培养在校生的规模占比至40%以上。同时,建设校区和企业实训基地,以辐射工业园区,促进产教融合园区的建设。在市级产业学院建设中,学校荣获了产业学院建设成果奖,这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

再次,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多元化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优化产业兼职教师的引进和使用机制,确保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计划的实施。学校计划与赢家时装、兴雪莱服饰、文钦服饰等企业合作,建立至少五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产业学院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同时,建立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基地,以满足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培养计划,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注重培养职业关键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纺织服装设计工厂、教学工厂及数字化生产实训基地,为教学、研发和培训创造有利条件。职业院校应加大专用资金的投入,积极参与教学工厂、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水平,同时积极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构建综合性的产学研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合作,共同建立高端智能制造研发技术合作平台,共享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设施与资源。学校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卓越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和产学研,打造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成为国内高水平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产学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学院。

三.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助力于都千亿服装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于都县始终致力于企业数字化与工厂智能化的全面推进,积极培育和发展基于5G互联网新技术的“数智”能力,并启动了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建设。此举已成功助力服装行业构建了一个覆盖测体、设计、加工、检测、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等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管理体系。为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智造革命,学校精准培养服装类技能人才。为确保数字化产业学院与服装产业集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持续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的高效运作建立在政企校三方紧密合作的基础之上,共同追求统一目标。在政府的引导下,产业学院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面对企业与学校间因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问题,需在市场导向下,以企业追求盈利与效率为核心,同时发挥政府在教育公平与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除制定政策与投入资金外,还需构建连接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资源的桥梁,有效协调双方利益与矛盾。企业应积极推行标准、职位和师傅制度,而学校则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紧密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提升人才适应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实体的三赢共生,需精准对接产业用人需求,并通过政企校三方协同发力。在此过程中,大家应同心同向同行,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培训标准,实现共同招生招工、培训、评价、推荐就业、管理与激励。这不仅能够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更能有力支持服装千亿产业集群的壮大,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数字化服装产业学院对于都县千亿服装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体现在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性上。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产教融合、精准育人”为核心,致力于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相较于传统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具有更高的价值,能够更精准地培养产业人才,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在运营过程中,产业学院应坚持“精准”原则,深入产业发展之中,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全面服务职业岗位与个人职业发展,推动专业建设与实施,实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的“五业联动”,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资源的集聚融合与优势互补,提升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适应能力。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数字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焦点议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而且正在重塑学校的教学形态,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引领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聚焦前沿,引领时尚潮流。于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千亿级的服装产业集群迈进。(管青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