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大思政课”实践研修活动
为充分利用好学校全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莲花县高滩研学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红色教育资源服务于思政课教学,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努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近日,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院师生前往基地开展了主题为“传承革命精神,踔厉奋发前行”的实践研修活动,学校党委副书记姚伟,高滩乡人大主席、基地负责人朱金平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开班仪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付进扬主持,20名思政教师及来自6个二级学院的60名学生代表参加。
姚伟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本次“大思政课”实践研修活动的开展,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
就开展好此次研修活动,姚伟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把思政课与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红色资源相结合,思政课要注重强化教育与实际成效相结合,思政课要注重思政价值与育人功能相结合;第二,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积极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内在价值统一,积极用好基地资源,实现知信行相统一;第三,要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鲜活生动的现场感召学生,提升使命感,以丰富深刻的影视感受影响学生,提升政治素养。他表示,希望通过为期两天的“革命精神的前世今生”思政大课,提升全体参训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感悟“高滩不散摊”的革命“前生”
参训师生通过聆听《传承和弘扬王佐支部优良传统》党课,参观王佐支部研学馆、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和莲花一支枪纪念馆,重温那段红旗漫卷湘赣边的峥嵘岁月。
体验“高滩不散摊”的革命“今世”
现如今的高滩村,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引领下,已经走出了一条“以红为基、以绿为底、产业带动”的特色振兴之路。先后获评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四星级地质文化村、农业农村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江西省红色名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10项国家级荣誉、20余项省级荣誉,以村庄为核心的“金滩云坞”生态景区正式列入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同学们沿着曾经秋收起义部队走过的线路步行来到王佐烈士陵园向烈士们敬献花圈,表达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参训师生来到劳动实践基地参与农事体验活动——挖红薯,大家手持铁锹,分工合作,割藤蔓、挖红薯、装红薯,劳动场面热火朝天,挖红薯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大家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乐趣,感受“红薯”丰收的喜悦,真正将劳动教育践于行,劳动美德润于心,是“五育并举”视角下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的有益探索。
感悟农民将军夫妇的革命“前生”
在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参训师生先后参观初心馆与甘祖昌旧居,观看了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采茶剧《并蒂莲花》,剧中描绘了一位将军,戎马一生,却因患病担心影响工作,坚决要求解甲归田,带领乡亲修水库、建电站、兴农业,造福十里八乡;一位教师,毅然跟随将军丈夫扎根贫苦山区,投身教育事业,生活俭朴却格外热心助人,一辈子不忘弘扬正气。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大家被剧中真实情节深深打动,热泪盈眶,深受感染。
体验农民将军夫妇的革命“今生”
1986年,甘祖昌将军因病去世。龚全珍老阿姨继承将军遗志,继续默默奉献。她建立“龚全珍工作室”,义务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在半个多世纪里,龚全珍心里始终装着党、装着国家、装着群众。她几乎倾其所有去帮助素昧平生的人,少考虑自己,多惦记别人,不图名、不图利。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气势磅礴的豪言,但在龚全珍的身上,却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与担当,她说:“不马马虎虎过下去,争取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带着这些革命精神的追寻,最后大家来到了电视连续剧《初心》的拍摄点——红色革命旧址湖塘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引导下参观了村容村貌,让大家对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共上“革命精神的前世今生”课,丰富了学校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为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拓展了新的路径和方法,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今后,该校将继续充分利用好学校全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黎生良、胡迪供图文)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