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吉州:扩容提质强基础 优质普惠育新苗

发布时间:2025-02-10 14:30:19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不断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2024年吉州区获评全省5个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之一。

image.png

一、强化政府主导,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

(一)高站位实施一盘棋统筹。2021年启动“双普”工作以来,吉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吉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突出问题。各镇街、各部门主动作为,全区上下联动,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以评促建”的工作机制。

(二)高标准实施一体化推进。按照“名园+新园、优质园+薄弱园”的工作思路,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方式,城区幼儿园设立党支部,民办幼儿园成立联合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全覆盖。

(三)高效能实施一揽子保障。先后出台了《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吉州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性文件。全面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设立吉州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聚焦扩容提质,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

(一)规划新建一批公办园。吉州区将发展公办园作为抓普惠最重要的路径,通过推动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方式,持续提高公办幼儿园比重。2014年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2017起逐步实现15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共增加公办学位6270个。

(二)无偿移交一批公办园。吉州区成立以区领导任组长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现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验收、同步交付使用。2019年以来,无偿移交2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民转公3所国有资产小区配套幼儿园,共增加公办学位4110个。实现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率100%。

(三)大力扶持一批民办园。优化完善财政补助政策,设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专项奖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同时,增设区委、区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的表彰名额,公办园与民办园“一对一”教研结对帮扶,形成政策、资金、业务“三位一体”合力扶持,不断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提升。

三、统筹优化提升,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一)加大政府投入,夯实基础保障。近三年,吉州区统筹各类资金,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2400个。现有田侯华庭、庐陵玉景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建项目,预计在2025年开学,将新增公办学位630个。

(二)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师资保障。近年来,招录在编幼儿教师110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幼儿教师324名。制定“同工同酬”保障机制,促进政府购买服务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对名院长、名校长、名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完善机制体系,夯实安全保障。吉州区坚持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网格化护航学校安全,以学校为单元,整合公安、交警、城管、镇街、学校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工作队300余人,明确学生上、放学时段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各职能单位人员和岗位安全职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安全防护网。

四、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一)深耕红色教育,打造“最棒庐陵红娃”。以创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目标,通过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方式,探索红色基因传承吉州模式,创新推出“最棒庐陵红娃”教育活动。《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红色教育从小抓,红色精神永相传——吉州区庐陵红娃教育纪实》等文章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二)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名师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颜蔚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头作用,以项目化课程为抓手,组建公、民办幼儿园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吉州乡情、吉州色彩、吉州童趣、吉州百味四大板块,创新实施本土化资源的项目课程。园际间实行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教研一体、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特色发展。培养省级学前教育专家、领航人、各级学科带头人、名师等32人。

(三)改革重点突破,创新打造吉州幼教特色。开展安吉游戏推广实验工作,以3所国家级试点园为领衔园,组建7所区级公、民办试点园为共建园,带动全区95所幼儿园全部落实,覆盖幼儿近一万五千人。建立“区—镇—村”三级教研网络,全区园所联动结盟互助形成教研共同体,“安吉游戏”工作简报31期,组织区域交流活动80余次。全力推动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深入实施,形成幼儿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教育生态。(眭香燕供图文)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