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实打实”,携手群众“心连心”

发布时间:2025-02-18 15:31:35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2024年,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人才等方面优势,聚焦“五大振兴”开展工作,与村民们携手并进,扎实推动定点帮扶的丁家山村振兴事业稳步前行。

image.png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强战斗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是聚焦“关键少数”。工作队从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上率先破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与村“两委”班子结成帮带对子,帮助其强思想、提能力、转作风,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带动力明显增强。二是盯紧“绝大多数”。从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上精准点题,严把党员“入口关”,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2024年协助村党组织从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1名,为党组织注入新活力。三是强化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在实际履职担当中不断强化纪律意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村庄各项工作的务实行动,让党建引领成为村庄发展的鲜明底色。

image.png

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筑牢强村富民根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驻村工作队立足丁家山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定了“巩固发展现有优势特色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产业项目”的工作思路。2024年,丁家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猕猴桃、果冻橙等水果喜获丰收,产量高达20多万斤,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这一片红火的景象,得益于不断加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为进一步优化丁家山村产业格局,拓宽村集体与村民的增收渠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决定在丁家山村建设一个设施设备先进的规模化、标准化养鸡场,预期建成后将带动村经济收入超10万元,还将为20余名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产业兴、百姓富。

image.png

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筑牢幸福和谐基调。在推进丁家山村基层治理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干在一线,深化平安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平安乡村建设一线,工作队围绕矛盾化解、防电信诈骗等展开宣传,实地开展村“五小场所”、在建产业项目检查。在防汛一线,工作队化身“堤坝守护者”,连续15天坚守堤坝,用实际行动守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工作队积极探索,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氛围,村民们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日渐提高,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2024年2月,丁家山村获九江市2023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示范村前十名。

image.png

强化为民服务初心,筑牢党群同心堡垒。民生“关键小事”,件件都是“头等大事”,驻村工作队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民生实事。聚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丁家山村赵家巷路口改造建设、张家涵护栏安装等民生工程。为减轻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子女上学压力,工作队通过九江市“万企兴万村”工程,积极联系九江市鼎力置业有限公司为4户困难家庭的6名学生提供全额助学,年资助额达13万余元。“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民生福祉的两头。2024年工作队把建好“一老一小”幸福院当作重中之重的为民服务事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精心打造集用餐、休闲等于一体的活动场所,用爱守护“一老一小”,使温暖在乡村流淌。

image.png

强化攻坚成果衔接,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队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返贫动态监测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入户排查大走访,足迹遍布丁家山村每一寸土地,通过逐户核查收支、住房、医疗、教育等情况,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举措精准务实,坚持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政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目前丁家山村共有脱贫户和三类人群16户51人,16户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并实现了收入持续增长。

image.png

强化校村联动聚能,筑牢协同发展基石。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科技、人才、智力等优势,搭建起一座联通校园与乡村的桥梁。学校以“抓好产业培育,增强造血功能”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力支持丁家山村的项目谋划和产业发展,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2024年投入20万元帮助丁家山村发展养鸡场等产业项目。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校电商、无人机等专业师生到村里开展送技术下乡、直播助农等活动;深化消费帮扶模式,让丁家山村农副产品搭上高校“直通车”,帮助丁家山村集体经济增收9万余元;支部慰问温暖有力,学校定期开展支部慰问帮扶脱贫户、监测对象心连心活动,党员们带着物资走进农家,传递温情,拉紧校村情谊纽带。(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史凌宇、崔志敏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