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东临新区七里岗乡中心小学:春风化雨润童心 匠心独运展风采
三月的春风带着桃李的芬芳拂过校园,江西抚州东临新区七里岗乡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公开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月19日上午,实习教师廖芬执教的四年级语文《母鸡》一课,以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与灵动智慧的课堂生成,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场诗意与思辨交织的教学盛宴。
情境导入:以爱为钥 叩启文心
晨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廖老师轻点屏幕,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化作童声朗诵,在教室里缓缓流淌。"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孩子们稚嫩的声音里,母鸡的形象逐渐丰满。廖老师顺势提问:"老舍先生为何对母鸡的态度从‘讨厌’变为‘敬佩’?让我们走进文字,寻找答案。"问题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思维的涟漪。
深度研读:文字为舟摆渡心灵
在"品析母鸡形象"环节,廖芬化身"文字导游",引导学生聚焦"挺着身儿预备作战""咕咕地警告"等关键词句。孩子们或蹙眉沉思,或奋笔疾书,小组讨论声此起彼伏。"我觉得母鸡像位将军,保护着小鸡们!""它的羽毛都竖起来了,一定很害怕但依然没退缩……"当孩子们用童言童语解读文本时,廖老师总会适时递上"放大镜"——通过删除比较法,让学生体会老舍用词的精准;借助角色扮演,让"母鸡护雏"的场景在教室重现。
迁移拓展:以写促思,生命对话
课堂尾声,廖芬将问题轻轻一转:"老舍笔下的母鸡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此刻,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只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孩子们或低头沉思,或眼含泪光,将心中对母亲的爱与感激化作一行行真挚的文字。
评课研讨:众智共融,精进不止
课后,语文组教师齐聚会议室,展开了一场思维碰撞的评课沙龙。
雷志奕老师:"最打动我的是课堂的真实感。但若在‘问题设计’上增加开放性,例如将‘母鸡可敬吗?为什么?’改为‘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母鸡护雏行为的看法’,或许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可更具针对性,如具体指出‘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母鸡的勇敢?’,而非笼统评价‘很好,请坐’。”
付碧莹老师:"廖老师将文本解读与生命教育无缝衔接,尤其是迁移拓展环节的问题设计,让孩子们从‘读母鸡’自然过渡到‘懂母亲’。但在‘朗读指导’方面尚有提升空间,部分学生朗读时情感投入不足,存在唱读现象。若能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或配乐朗读等多样化形式强化指导,或许能更深刻地传递文字背后的情感温度。"
方和生老师:"从德育角度看,廖芬将‘母爱’主题升华到‘责任与奉献’的价值观引导,结尾的创意写作不仅是语言训练,更是一次感恩教育。建议后续可以延伸家庭实践作业,比如观察家人的一天,用文字记录他们的付出,让情感教育落地生根。"
廖芬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眼中闪烁着教育人特有的光芒:"感谢各位老师的真诚建议,尤其是关于朗读引导和提问艺术的指导。这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火花的点燃。我会将‘朗读工坊’和‘问题链设计’作为下一阶段的研修重点,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生命的沃土。"(抚州东临新区七里岗乡中心小学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