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科大学闫闪闪博士揭示江西省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分布规律
赣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的闫闪闪博士在地理学权威期刊《经济地理》(CSSCI)(影响因子8.835)上以第一作者和赣南医科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了题为《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系统揭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流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红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红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省作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然而,红色旅游流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闫闪闪博士及其团队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研究发现,江西省红色旅游流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化趋势,少数核心节点对网络的控制能力较强,大部分节点的集聚效应强于扩散效应。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在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江西省红色旅游流网络整体上呈现出“双核集聚、整体分散的线网状”空间分布形态。南昌市和上饶市作为双核,红色旅游流联系极其密集,而赣州市、景德镇市及九江市的网络联系相对稀疏,其他地级市的联系则较为微弱。根据红色旅游流联系度,江西省红色旅游流网络可划分为红色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边缘区和孤立区四个类型。核心区为南昌市,次核心区为上饶市,边缘区包括赣州市、景德镇市和九江市,孤立区则为吉安市、抚州市、宜春市等地。在市域尺度上,红色旅游流网络呈现出向旅游接待与服务功能完备的城市中心城区、5A和4A级景区集聚的特征。不同地级市内部的红色旅游流网络也表现出“单核集聚”“双核联动”及“以点织面”等差异化空间分布形态。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需求端的红色旅游游客流动视角,探究了省域内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弥补了以往研究忽视红色旅游者流动的不足,为红色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究视角。拓展了旅游流的研究类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学术界对不同类型旅游流规律的认知。加强了红色旅游流网络研究的人文地理学话语体系,为红色旅游地空间不均衡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指导建议。闫闪闪博士拥有扎实的多学科背景,先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工商管理学和统计学领域完成博士后研究。她的研究聚焦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红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健康旅游的规划与管理。近年来,她特别关注红色旅游流网络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致力于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推动旅游地理学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近五年来,闫闪闪博士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并承担了江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江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共计12项。她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10余篇被SCI、CSSCI、CSCD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并出版了三部专著。
闫闪闪博士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对旅游流时空演化规律的研究,探索红色旅游与健康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红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江西省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闫闪闪博士在旅游地理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未来,她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旅游地理学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应用,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张明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