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剑南中学:指尖染青,心承传统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0:53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为传承中华传统节气文化,践行“双减”政策,江西省丰城市剑南中学开展“手作清明果,心寄清明情”劳动实践课。课堂搬进生活馆,师生们以艾草为墨,以巧手为笔,在揉捏搓转间解码千年民俗密码,让非遗技艺在童心里生根发芽。

活动伊始,老师通过图文、视频讲述清明果的千年渊源:从寒食节禁火冷食的典故,到江南“艾草青青裹相思”的寓意,学生们在历史长河中触摸节气温度,理解“敬自然、念先人”的文化内核。  

image.png

孩子们走进校园“节气农园”,亲手采摘新鲜艾草,观察叶片纹理,嗅闻草本清香。曾老师现场讲解艾草药用价值,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让文化认知扎根土地。  

image.png

糯米粉与艾草汁碰撞出春日的碧玉色,红豆沙与芝麻馅裹满甜蜜期待。食堂师傅示范传统技法后,孩子们化身“小小匠人”:揉面要柔中带劲,包馅需匀而不破,收口时捏出灵巧褶花……粘了满脸面粉的笑颜,是劳动最美的勋章。  

“原来清明果不是超市冷冻柜里的点心,而是有故事的!”“我要把第一个青团带回家给奶奶,她说小时候都是太婆教她做的。”童言童语中,文化传承的纽带悄然联结。

蒸笼轻启,碧玉般的清明果氤氲着艾香,孩子们将劳动成果送至教师办公室、校园保安室。“您守护校园,我以青团报春晖”,这份跨越年龄的文化传递,让清明不仅是节气,更成为流淌在校园里的温暖情谊。  

当传统文化遇见青春巧手,清明的意义不再局限于追思,更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剑南中学将持续以“非遗+”课程,在孩子心中栽种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千年文明在指尖传承,在心中永续。(丰城市剑南中学罗晶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