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树下育桃李 边疆沃土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04-16 16:08:42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2018年8月,怀揣着“为祖国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江西争光、为人生添彩”的初心,她作为江西省首批援疆教师支教计划的一员,踏上了前往祖国西部边陲重地新疆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的支教之路。帕米尔高原的风裹挟着胡杨的坚韧,也吹开了她与边疆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那片土地,既是挑战的起点,也是梦想的沃土。她就是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学的教师傅玮。

真诚沟通——打开心灵大门最好的“敲门砖”

从事教育工作27年,傅玮本以为与孩子打交道不过是家常便饭,但当她看到当地孩子国语基础较弱,沟通交流不畅时,内心不禁有些迷茫。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走进孩子的心坎,成为她面临的首要难题。

image.png

傅玮迅速调整心态,一方面融入当地教师队伍,熟悉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利用课间时间与孩子们亲近。跳皮筋、跳格子,这些儿时的游戏成了她们之间情感的桥梁。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渐放松,面对交流障碍时,她总是俯下身子,轻声鼓励:“慢慢说,不着急。”一来二去,他们的胆子大了,笑容多了,心门也渐渐打开了。那一刻,傅玮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力量——信任,是信任打开了她与孩子心门的钥匙。

image.png

放学后和休息日她常常去孩子们家里家访。凯丽比努尔·卡斯木同学是傅玮的贴身“小翻译”,在她的帮助下,傅玮走遍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孩子们不仅期中期末考核指标均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有了显著进步,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高度认可。

担当实干——赢得支持信任最硬的“通行证” 

身为党员教师和党务工作者,傅玮始终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注重加强日常学习和党性修养,发挥支教团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党员支教教师共同学习研讨,交流谈心,互相鼓励督促,不断提升援疆支教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

那些护送支教教师赴医院治疗的忐忑长夜,那些探讨教材教法的头脑风暴,那些风沙漫天风雪肆虐的恶劣天气,都让傅玮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支教工作的不易与意义。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付出,都是希望的种子。

image.png

在各方支持下,傅玮动员团队为孩子们捐赠了15万余元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并积极推动师徒结对工作。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她与当地教师共同成长,见证了一批批教育新苗的茁壮成长。她的徒弟茹仙姑丽·托乎提老师从一开始不熟悉听课评课,到如今荣获师徒成长展示课一等奖;单兴银老师感慨道:“无论在班主任工作还是数学教学教研方面,我都收获颇丰。”从茹仙姑丽到单老师,见证的是师徒同进步、共成长的过程。这些付出得到了当地州县领导、校内师生和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敢于创新——提升专业本领最强的“精钢钻”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傅玮精心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趣味课堂,抓住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的心理特点,从收集实物到素材补给,从课件整合到详案渗透,想方设法创设新颖独特的课堂。

image.png

在《旋转》一课中,傅玮用风车引入课题,将课堂搬到户外。孩子们围坐在风车旁,小脸被阳光映得红扑扑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当风车随风旋转,他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老师,风车转得好快!”“老师,数学原来这么有趣!”那一刻,她看到了教育创新的力量——当知识与生活相遇,学习便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体验。

image.png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傅玮带领团队将精品课送到巴仁中心小学等地。课堂上,孩子们聚精会神;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围住他们,热烈讨论教学方法。那一刻,她看到了教育创新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同行者的信任与期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她带领教研室成功申报了县级语文、数学名师工作室,以及新疆克州州级课题5个。

image.png

援疆支教是她一生无悔的选择。在这片胡杨林旁,她以真诚叩开孩子心门,用担当筑牢教育根基,以创新点亮课堂希望。使命照亮前路,责任夯实热土,初心引领方向。教育情怀与坚韧品质交融,书声化为民族团结的旋律。未来,傅玮表示愿继续播撒智慧火种,让教育之光照亮孩子梦想。愿胡杨参天,星芒璀璨,民族团结之花永绽边疆。(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