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蓝天救援队走进进贤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强化校园安全防线,江西省进贤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红十字会主动担当,积极协调总校、园丁路、五垦三校区,联合邀请南昌蓝天救援队,于2025年4月25日以“主会场+分会场”模式同步开展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守护生命、科学防溺”为核心,充分发挥校红十字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专业救援力量,推动安全教育全覆盖。
主会场:蓝援精讲理论,实操筑牢根基
在各校区大会议室作为主会场,座无虚席。蓝天救援队的资深救援专家以详实的案例视频和数据为切入点,系统讲解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危险水域特征及预防核心要点,重点强调“不私自下水游泳”“不盲目施救”等“六不准”原则。
针对自救与互救技能,队员们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标准流程,详细讲解“判断意识—清理口腔—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并利用模拟人、救生圈、长竹竿等工具,手把手指导师生实践溺水救援的正确操作方法,确保理论知识转化为应急能力。
队员们设置“急救知识快问快答”“错误施救找茬”等互动环节,将“六不准”原则、急救电话拨打要点等融入趣味问答,确保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如果自己不小心落水了,该怎么自救?”“遇到水流很急的地方,怎么判断能不能靠近?”面对学生们的踊跃提问,队员们结合流体力学原理与野外生存经验耐心解答,形成“讲座讲解—案例剖析—实操纠错—互动答疑”的完整闭环,让防溺水知识从“听得懂”转化为“做得到”。
分会场:班主任启蒙低龄,救援队驻班讲座
一至二年级教室化身“安全启蒙小课堂”,班主任们结合主会场理论要点,以儿童化语言与沉浸式互动开展教学。“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没有大人陪的情况下独自去河边玩耍,这样做对不对呀?”通过“危险行为判断卡”游戏,学生们快速识别“私自下水”“盲目呼救”等错误做法;“安全小剧场”里,孩子们分组扮演“落水者”“目击者”“救援大人”,模拟“发现险情→保持冷静→向最近的成年人求助”的标准流程,边演边念口诀:“不慌张、不蛮干,找老师、找家长,电话要打119!”班主任还将防溺水知识融入绘画、儿歌创作,一幅幅“远离水域”主题的卡通画张贴在教室走廊,一首首自编的《防溺安全拍手歌》在校园里传唱,让低龄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牢记安全底线。
高年级教室变身“流动安全课堂”,蓝天救援队队员分组入驻三校区高年级班级,以“专题讲座+沉浸式实训”模式开展深度教学。队员们首先通过PPT演示与案例视频,系统讲解“同伴溺水时的黄金处置流程”:“发现险情后,第一步不是跳水,而是大声呼救‘有人落水了!’,同时快速观察周边是否有救生圈、竹竿等工具……”结合近年青少年溺亡事故,队员们逐一剖析“盲目跳水”“手拉手施救”等典型错误,强调“自身安全优先”的科学救援理念,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蛮干、巧施救”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的本质,是为生命成长铺设‘防滑链’。”学校党委书记唐卫东在总结活动时强调,未来,学校将依托校红十字会搭建的资源平台,持续深耕校社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与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力量的联动,通过校红十字会统筹协调,邀请救援专家常态化参与校园安全建设,定期开展防溺水专题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同时,发挥校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安全教育不仅停留在“听得懂、记得住”的理论层面,更着力实现“用得上、救得下”的实践目标,切实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师生的行为自觉。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知识普及到技能实操,全方位、多维度构筑起“人人懂安全、处处有防护”的校园安全生态,为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进贤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