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桃李芬芳盈满枝 奋楫育英谱新篇
红壤育桃李,庐陵续华章。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秉承“红色传承,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心怀家国、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时代新人。建校以来,学校秉持“虚心求学,诚实做人”的校训,形成了“乐真、乐善、乐学、乐恒”的校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守纪、奋进、求是、创新”的学风,构筑了独特的理念文化体系,滋育代代学子茁壮成长,引领校园之舟破浪前行。
底蕴厚重的办学历史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井大附中”,是江西省重点(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6629平方米,2025年春学期,学校有教职员工264人,学生2990人,60个教学班。多年来,学校立足生源实际,坚持文化加艺体特长的办学定位,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业绩。
学校创办于1978年,迄今已有46年的办学历史。早在明洪武时,井大附中所在地——金竹庵,就已开办学堂。1978年,学校在原金竹小学的基础上创办金竹中学,其后校名几经更迭;1989年改称吉安市第十一中学(简称吉安十一中);2001年,吉安撤地设市,吉安十一中随之被列入青原区重点完全中学,并被市政府批准为吉安市重点中学,同年7月正式挂牌成为井冈山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井师附中;2008年,定名为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为校牌题字;2009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中学;2023年7月,青原区人民政府与井冈山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原则,实行“政府投入,高校托管,双方共建”的合作方式,联合将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打造成“全市一流,特色鲜明”的市直优质品牌高中,学校迈入全新的发展轨道。
2004年3月,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入选首批“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项目学校,2009年5月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荣获青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吉安市“精神文明单位”、江西省“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创新发展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理先进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代会制度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吉安市“‘六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省级示范校”、吉安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学校”、青原区2023-2024年度“办学先进学校”、吉安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合作办学的华丽转身
为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一条地方和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办学模式,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工程,助力青原教育事业发展。2023年7月,青原区人民政府与井冈山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由青原区人民政府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共建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校地合作交流深度推进,协同提质行动纵深发展,为“优质品牌高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校地双方建立了帮扶工作常态化机制,制定了《井冈山大学帮扶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实施方案》,从组织保障、合作机制、师资培养、教学教研指导、特色建设、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基础保障等七个方面为帮扶工作提供了遵循;双方建立了涵盖多学科的大中一体化教研联合体,深入开展多次联合教研活动;附中先后与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等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提质赋能;举办各类讲座和研讨座谈会,课题指导、教师素养提升、学生考前辅导、国学讲座、课程编写全面启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家长学校特色打造;依托井冈山大学社团资源和师资优势,与井冈山大学团委建立了学生社团联合共建机制;依托井冈山大学人才优势,搭建了师生培训提高平台,建立了博士工作站。
校地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高校资源优势的深入加持,团结奋进的新领导班子,敢于改革前行的师生,附中在合作办学中迎来了华丽转身。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井大附中位于青原区河东街道附中路2号,地处城区中心,傍临滔滔赣江,与吉州城区仅一桥之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为学生们的求学之路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对于那些从未有过住校经历、对于住宿生活尚感生疏的学生而言,这里更是拥有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学校周边交通便捷,无论是选择公共交通还是自驾出行,都能轻松抵达,大大节省了学生们往返家校的时间与精力。
学校校园精巧,行政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功能齐全。
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附中办学历史悠久,多年的积淀和磨砺,成就了一批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更是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党建引领,“双创双争”,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塑造教师灵魂;另一方面通过强基赋能,“双培双引”,着力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以现代教育家型标准涵养教师素质,致力打造德艺双馨的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6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6人,中级教师12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最美教师1人,省级名师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各1人,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对象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8人;获评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师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人数持续增长。
丰富多元的育人文化
“爱心妈妈”特色帮扶。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学生实际,连续多年开展“爱心妈妈”帮扶活动。建立了留守学生“爱心妈妈”工作室,各年级成立一个爱心妈妈团队,打造关爱留守学生阵地,通过“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100多名女教师与300多名留守学生和困难学生建立帮扶关系。学校为每名留守学生建立一本成长档案,有针对性跟进帮扶工作,“爱心妈妈”们在课前课后、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学期末以书面的方式记录在档案里,跟踪了解学生的变化,三年之后进行总结,表彰进步学生和寄语未来;同时,每个学期各年级为留守学生开展一次爱心陪伴活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点燃孩子学习激情。其中,“爱心妈妈”刘菊凤、温馨老师荣获2023年度“吉安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在管理学生工作中,廖寿顺老师荣获“2023年度全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斑斓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极推进“第二课堂”,组建各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目前有书法社、文学社、美术之家、篮球社、古筝社、象棋社、瑜伽馆、信息技术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涵盖了语言文化、科技实践、体育艺术、益智娱乐等多个领域,配备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充分满足了同学们的多样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也为同学们发展特长、彰显个性提供了舞台。
多元高效的育人模式。学校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秉承“虚心求学,诚实做人”的校训与追求“真、善、恒、美”的育人箴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德育重实效、智育重质量、体育重普及、美育重熏陶、劳育重实践的多元高效育人模式,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雄厚的校际合作资源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已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校,包括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昌二中、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黄冈中学等名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帮扶、联合办学和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旨在拓宽师生视野,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增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不断赋能学校发展提升。
低进高出的办学质量
多年来,因为地处吉安市中心城区,优质生源被市直中学录取,学校生源中考成绩偏低。学校立足实际,“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勤勉拼搏,奋力进取,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成绩屡创新高,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稳步递增,数千名学子在附中凤凰涅槃,实现“穷入富出”的华丽转身,创造“低进高出”逆袭的神话。
2024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文化上特控线112人,比去年增长19人;本科上线 574人,比去年增长111人;艺体生双过线233人,比去年增长21人;文化艺体总上线807人,比去年总上线增长132人,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学校坚持“低进高出”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显著进步,实现自我超越。79名优秀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喜人佳绩。
独具特色的“映山红”实验班
为科学选拔和培养高中优秀人才,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在尖优生培养方面有突破。经研究,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高一年级开设“映山红实验班”,共招生200人,报考推荐对象为全区各初中2025届成绩优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校将把录取到“映山红”实验班的学生单独成班,单独管理和培养,安排优秀教师带班、任教;建设豪华寝室,四人一间,两层结构床架,上铺床下铺书桌与书柜,入住舒适,全新享受,确保高考成绩丰收。利用井冈山大学“映山红”教育发展基金,设立奖学金,对录取“映山红”实验班学生,根据中考成绩进行奖励;利用与南昌二中、江西师大附中项目合作平台,择优选送到南昌二中或江西师大附中培养;利用与井冈山大学合作办学资源,聘请井冈山大学教授、博士到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强基课程,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凡报考了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映山红实验班”的学生,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取。被录取到“映山红实验班”就读的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力争文化特控线上线率达80%,本科上线率达100%,批量考入“双一流”院校。
井大附中以优质的教育与坚实的师资力量为根基,助力学子走向更开阔的天地,未来,也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卓越人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杰出的人才。(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