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山乡:农村低段口头作业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24 17:05:51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在江西吉安遂川县戴家埔乡,戴家埔小学二年级的小李同学最近养成了新习惯:每天帮爷爷晒油茶籽时,总要数数竹匾上有几行几列。“这样能算总数,黄老师说的!”孩子口中的“黄老师”,正用一套独具匠心的口头作业设计,为这片罗霄山脉深处的数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落地,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分钟。

那孩子回家后干什么呢?“何不把作业‘种’在生活里?”黄小明、肖煜等老师开始了符合农村特色的口头作业探索,如记录油茶籽产量与出油率、测量毛竹林生长高度与间距、统计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时长、计算红军长征途经本地天数、采访长辈传统计量方法......

这些浸润乡土气息的任务,暗含教育智慧。在“认识时间”教学中,余晓阳设计的“记录笋干晾晒时段”作业,完美契合新课标“量感培养”要求。

效果令人惊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口头作业形式。学生小陈的爷爷感叹:“现在娃儿晒笋干都在算时间!”(黄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