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学校:校地联珠大手牵小手,美育同辉小美化大美
“老师,我的画作品《奥运精神,永驻我心》入选‘少年儿童冬奥-第二届全国儿童绘画展’啦!”近日,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学校学生裘佳欣、赵奕琛、胡玫晨举着自己刚收到的荣誉证书,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份惊喜,源于他们与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大哥哥大姐姐”们持续三年的美术课合作。
自2019年起,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学校与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正式开启“高校+学校”美育共建合作。六年来,美院先后派遣32名专业教师驻校指导,组织200余名美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课堂,用专业力量为新城学校美育注入“活水”。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2021年6月16日,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江西分中心新城实践基地在学校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南昌师范学院与新城学校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合作迈向了新的高度。如今,新城学校学生不但有3幅美术作品荣登法国卢浮宫进行展览,其他作品更是斩获国家级、省级美术奖项87项,7件作品被湖南省美术馆永久收藏,曾经“藏在课本里”的美术课,正成为孩子们绽放艺术天赋的舞台。
学校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做最好的自己-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最美少年。致力于通过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艺术修养与创造力,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从“兴趣班”到“专业课”:高校资源激活课堂
“以前学校的美术课主要是教简笔画、涂色,孩子们觉得‘好玩但不够过瘾’。”新城学校美术教师刘洁回忆。合作初期,美院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后发现,新城学校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课程形式单一”的问题。为此,双方共同开发了“阶梯式美育课程体系”——低年级以趣味手工、色彩感知为主,中高年级引入版画、陶艺、综合材料创作等专业门类,由美院教师每周固定驻校授课,大学生志愿者则负责课后社团的“创意工作坊”。
在“江西昌北·蒲公英行动暑期美育夏令营”活动中。美院非遗研究中心团队将本地剪纸、面塑、木版年画等传统工艺引入校园。学校涂文荣、郭于馨、朱佳仁三位同学的绘画作品更是荣获在法国卢浮宫Carrousel厅特别展出的机会。
从“课堂”到“培训”:美育成为全区风向标
“美育不仅要让老师教会学生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引导他们学会用艺术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继实习基地建设之后,在南昌师院美术学院的帮助下,新城学校定期开展美术培训,进行资源共享。
每周三下午,新城美术教室总会迎来一批特殊的‘老师’——他们中有高校教授,有美术馆策展人,还有青春洋溢的美院学生。引用美院老师的话,比如“我们不仅教技巧,更希望激发孩子对美的感知”。而新城学校结合学校特色“新城大课堂”公开课进行了全区美术的展示活动,承办南昌经开区小学美术求真课堂等各类教研活动。
从“输血”到“造血”:美育生态持续生长
“从2019年合作至今,我们不仅送课程、送作品,更在帮学校‘长能力’。”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卢小平表示。通过定期开展教师研修、联合课题研究,该校美术教师团队已成长为区域美育骨干力量——刘洁老师在2022年省教育厅开展了中小学教材教辅专项工作,作为省级专家参与了初中美术教材教辅的专项排查工作,刘洁老师上的《画青花纹饰》更是在“国培计划(2023)”江西省乡村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大放光彩。2023年更是受聘为南昌经开区兼职美术教研员,成为带领经开区美术教育的引领性人物。
从2019年至今,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新城学校在合作期间,学生艺术素养显著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学校美育氛围浓厚,形成了人人爱艺术、人人学艺术的良好风气。学校美育特色鲜明,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未来,学校将不断深化美育课程改革,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助力全人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计划拓展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多艺术实践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的品质与影响力。(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学校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