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学子走进科技小院挥洒青春汗水

发布时间:2025-07-03 12:11:01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为立足江西“医药”地域特色,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力量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创新传承,7月2日,宜春学院“岐黄文化,青春传承”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千年药都”樟树,首站奔赴双金园艺场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中医药探索之旅。

image.png

药源基地寻药脉

“我们基地的培育品种主要以‘三子一壳一皮’为主,‘樟树吴茱萸’‘樟树黄栀子’‘清江枳壳’先后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践队在双金园艺场的农技老师带领下走进育苗基地,队员们穿行在苗垄间,聆听农技老师讲解着每一味药材的生长习性和道地性特征。队员们对“道地药材”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厚重。

image.png

在与老师的互动中,队员们不仅学到了药材培育的基础知识,更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与地域环境的紧密关联。这场“行走的课堂”以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队员们对中医药资源有了更深的认知,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移动直播传药韵

百草园内,正在进行一场“移动直播”。“家人们好!我们现在双金园艺场,跟着我们的镜头看看我们江西人自己的中药园……”实践队内的药学专业队员化身“文化主播”,向直播间的网友们介绍每一味药材的功效、特征及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以形式新颖、大众喜爱的方式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药知识,爱上中药文化,传承岐黄根脉。

image.png

镜头前的青春身影,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让“药都”药香跨越地域,飘遍江西,走向全国。

青春药田耕实践

最热烈的场景在“研学实践田”,队员们又化身“药农”撸袖挥铲、拌土栽苗,在直播间中种植芦荟药材。从理论到实操,青年们体味“一粒种”到“一株药”的艰辛。汗水浸透衣背的潘同学笑言:“手上的铲子比实验室的移液枪重多了,但我感觉这样的劳动特别有意义,每一次挥铲都像是在为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

image.png

本次实践不仅是一场文化寻根,更是一次劳动教育,将岐黄文化传承与栽种培育的实践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学思践悟”的成长平台,让学生们在助农种植中读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意,在田间地头里感受“守正创新”的时代命题。(宜春学院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