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解码“一老一小”的幸福日常
七月的江西,热浪裹挟着蝉鸣扑面而来。江西省遂川县彭汾村纵横交错的阡陌间腾起层层热浪。当多数人躲在空调房避暑时,“一老一小幸福院”的工作人员邹柳春,正骑着载满保温餐盒的电动车,穿梭在蜿蜒的村道上。餐盒里飘出的香气,穿过热浪,为老人送去三餐的温暖,也为江西科技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揭开彭汾村“幸福院”里的幸福日常。
彭汾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一日三餐成了大难题。为破解“吃饭难”困境,村里创新采用“集中用餐+分散送餐”的方式,每日定时定点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离“幸福院”较远或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家中。“看着老人们吃上热乎饭,再热的天也值得!”邹柳春笑着说道。
“老人每月只要交两百元,就能在‘幸福院’每天吃早、中、晚三餐。聘请的童伴妈妈和留守儿童一起玩游戏、做作业……”彭汾村党支部书记焦建华向“见微知著”实践队的师生介绍“一老一小幸福院”的管理模式。彭汾村2020年将闲置的村小打造成“党建+互助养老之家”,2023年提升成“一老一小幸福院”,设置老年人棋牌室、休息室、儿童阅览室、志愿者服务站、心理关爱室,包含政策宣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便民志愿等服务功能。
临近中午,实践队主动加入厨房的忙碌中。他们帮着邹柳春砍柴、洗菜、切菜、盛饭。蒸腾的热气中,队员们体会到了“幸福院”工作人员的辛苦,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幸福院”所传递出的幸福意义。等到用餐结束,队员们又帮忙收拾碗筷。73岁的胡爷爷感触颇深:“你们这些大学生啊,多来看看,把咱们这‘幸福院’的好,讲给更多人听……”
下午,骄阳似火,实践队分成小组走村入户,倾听村民对“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村民希望增加儿童活动设施,有的建议丰富老人的文化活动……队员们认真记录着,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将成为“幸福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跨越,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的升级,彭汾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在这里,一餐一饭传递着温暖,一言一笑凝聚着幸福,奏响了一曲其乐融融的和谐乐章。江西科技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的此次探访,不仅见证了“幸福院”的幸福生活,更用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江西科技学院何强江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