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暑期实践显担当,敬老爱幼青春行
当暑期的蝉鸣奏响盛夏的乐章,江西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热忱走进乡村与社区,用知识守护安全、用匠心传承文化、用信仰点亮初心。他们以青春之名和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让关爱与希望在一个个生动场景中悄然生长。
守童心平安,续红色基因
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泸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江小科”志愿服务团正与当地的孩童们一起学唱《溺水自救歌》、模拟急救场景、阅读安全绘本。服务团还通过动画短片解析溺水险情,情景模拟演示自救技巧,将“防溺水・懂消防”安全知识转化为互动体验。这场融合趣味教学与实用技能的宣教活动,让安全意识如种子般在童心中萌芽。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中,银发党员与青衿学子的和声在红旗挥舞中交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跨越代际的精神接力在此展开。老党员布满茧纹的手掌与青年学子的指尖共同按抚拓包,“红心向党”四个鎏金大字在宣纸上渐次显影,党史深处的信念随之烙印。队员们还专程慰问百岁抗美援朝老兵于新友,聆听他1951年战火中的入党故事与归国后扎根公安刑侦一线的坚守,在他的人生叙事里触摸到信仰的温度。
护老幼安全,传非遗薪火
遂川县雩田镇彭汾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里,“见微知著”实践队的到来让这里热闹非凡。“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防溺水“六不准”的童声此起彼伏。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队员们深知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性,特意准备生动的动画短片,用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形象演示危险水域特征及溺水时的自救、施救方法。针对老年人易遭诈骗的特点,实践队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细致讲解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等常见手段,叮嘱老人们遇转账汇款、索要密码等情况务必警惕,及时联系子女或村委会核实。
“奶奶,这漆液要慢慢搅拌,不能太急,不然颜色就不均匀啦。”一场非遗漆扇制作体验更让“幸福院”洋溢着创意与温情。色彩斑斓的漆液、洁白如雪的扇面、清澈见底的水桶……队员们化身“小老师”,耐心细致地为这里的爷爷奶奶们讲解漆扇制作的步骤和技巧。当老人们自己亲手制作的漆扇逐渐成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漆扇轻摇,不仅摇出传统工艺的韵味,更摇出两代人协作的默契。
启孩童智趣,播理想种子
虹途共筑调研队在龙南市新都社区童心港湾里打造的沉浸式课堂同样暖意融融。“我妈妈说剩饭可以做成蛋炒饭……”“我会提醒爷爷给我少盛点饭,不要浪费。”“勤俭节约”主题课上,孩子们在队员用情景模拟再现“餐桌剩菜”场景后,纷纷举手分享自家的“光盘故事”。在“推广普通话”环节,队员们手持拼音卡片逐句领读,从“四是四,十是十”的绕口令到简单的童谣,孩子们从起初低头抿嘴的羞涩,逐渐变得敢于抬头大声跟读,清亮的童声里透着自信成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主讲队员举起《七律•长征》拼图,带领孩子们逐句拼读朗诵,并且讲述红色小故事。“我长大后想当警察!”“要像红军叔叔一样勇敢!”孩子们将写有心愿的彩纸小心翼翼折成纸飞机。当30架“梦想号”纸飞机同时飞向长空,他们追着、笑着、喊着。那跃动的身影里,藏着未来可期的模样,而这正是队员们用青春力量播下的“强国有我”的种子。
从泸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传承,到雩田镇彭汾村的老幼笑颜,再到新都童心港湾的童声飞扬,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上绽放。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为群众带来切实帮助,更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中成长,用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江西科技学院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