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组开展中职生暑期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为切实增强中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假期,江西省大余县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组于学期末统筹部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以“技能护身,平安一夏”为主题的暑期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活动聚焦防溺水、交通出行及网络安全三大核心领域,通过案例警示、技能融合、家校联动等多元形式,为学生筑牢暑期安全“防护网”。
案例警示入人心,安全底线记心间
“安全无小事,警钟须长鸣。”专业组教师深入各班级,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以真实案例剖析和数据可视化展示为切入点,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学生易理解、能践行的行动指南。
水域安全“六不”筑防线:针对夏季高发的溺水风险,教师们重点强调“六不”准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戏水,不在无成人监护的水域逗留,不到无安全设施的陌生水域活动,遇同伴遇险不盲目施救,学会借助救生设备和正确呼救方式求助。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时大意”可能引发的终身遗憾。
交通出行“细节”护平安:结合中职生骑行、乘车频率高的特点,教师们提醒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务必佩戴安全头盔,坚决拒绝乘坐无资质的“黑车”“超载车”,在上下学途中时刻注意道路盲区与突发状况,将交通规则内化为出行习惯。
网络空间“明辨”守底线: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更需警惕网络风险。活动中,教师们剖析了“游戏充值诈骗”“虚假兼职陷阱”等针对青少年的典型案例,强调保护个人信息、拒绝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保持理性判断,做网络空间的“清醒者”。
专业技能融实践,安全防护显“专长”
“用所学技能守护安全,让专业特色赋能成长。”活动充分结合计算机专业优势,让安全教育更具“技术感”与“实践性”。
教师们引导学生探索信息技术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通过模拟水域风险预警系统的编程逻辑,理解定位技术在紧急求助中的作用,思考如何用代码优化“溺水救援路线规划”等场景;鼓励学生发挥PS、动画制作、编程等特长,设计安全主题海报、制作防溺水宣传动画、编写“网络诈骗识别小程序”,将安全意识融入专业实践。学生们在创作中深化认知,真正实现“技能护身”的活动目标。
家校携手筑堤坝,协同守护“平安夏”
安全防线的筑牢,离不开家校的同向发力。专业组通过线下家长会与线上推送《暑期安全告知书》相结合的方式,向家长明确暑期监护责任,提醒关注子女行踪,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结伴外出、网络使用的引导。“孩子的安全,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牵挂。”一位家长在会后说道,“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清楚该如何配合学校,为孩子的假期安全‘把关’。”
暑期是休整,更是成长的“空窗期”;安全是底线,更是所有收获的“前提”。学校计算机专业组将持续关注学生暑期安全动态,以常态化教育筑牢责任防线。(大余县职业中专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