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万人进千站”:红韵赣水传承实践队开启“四重惊喜”之旅!
“青春赴乡野,温情暖民心”,为切实为乡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送去关怀,增强青年学子的社会担当。近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系“红韵赣水传承实践队”深入新余市高新区珍田村,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服务,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教育课堂,为村里的空巢老人送去陪伴与关怀,还与老党员们深入交流,聆听他们的初心故事,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为童心筑防线:破解成长的情绪密码
7月2日,实践队在珍田村为留守儿童开启“四个‘1’”心理健康课堂。“画一幅情绪太阳”让孩子们用色彩勾勒心事,队员俯身引导,让画笔成为情绪出口;“讲一件事”环节,孩子们围坐分享画作故事,在倾听中学会表达喜怒哀乐;农家书屋中,“读一本科普绘本”用趣味讲解播下情绪管理的种子;户外的操场上,“玩一个游戏”让欢笑驱散拘谨。四个环节串联成“情绪稻草人”守护链,助孩子们在温暖陪伴中学会与情绪相处。
为成长立边界:筑牢身体的防护屏障
7月3日,实践队在珍田村活动室为孩子们开设身体边界教育课。开场的“听指令遮部位”游戏中,队员喊出“肩膀”“膝盖”“背心覆盖处”时,孩子们笑着举起小布偶遮挡,在互动里悄然明白“哪些地方别人不能碰”。接着,卡通图解展现在黑板上,队员用“每个人都有小秘密”的比喻,轻松讲解身体器官差异,化解孩子们的羞涩与困惑。最后教的口诀朗朗上口:“小背心,小内裤,盖住地方不许碰;遇侵犯,大声喊,告诉爸妈和老师。”孩子们跟着念诵时,眼神从懵懂变得坚定。这堂充满温度的课,让孩子们在科学引导中握住自我保护的钥匙,为成长筑起坚实的防护墙。
为长者送暖光:倾听岁月的沉默絮语
7月4日上午,实践队队员走进珍田村颐养之家。队员们围坐老人膝下,听82岁的彭奶奶讲年轻时的趣事,为院子里所有的老人擦洗玻璃,为颐养之家菜地拔草浇水。当队员为王奶奶扇风时,她枯瘦的手紧紧握住队员的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珍田村颐养之家也因为这群年轻人的到来,整个院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为初心寻答案:触摸信仰的滚烫温度
离村之际,实践队与老党员、工作人员的深谈,更让这段旅程有了精神刻度。64年党龄的彭发英奶奶,与老伴舍小家为大家,用一生投身乡村建设;44年党龄的退伍军人胡振勇爷爷,用“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坚守一线,高龄仍做村里的“守护兵”;基层工作者郭姐将数十年光阴揉进乡土,用坚守诠释“扎根”的重量。他们的故事如星光,照亮队员对“奉献”的理解。
珍田村的晚霞为实践画上金红句点,但散场不是终点,孩子画中的太阳会继续生长,老人院墙的笑靥已定格成诗,老党员们的精神更成了接力的火把。背起行囊时,我们带着泥土馈赠的答案,乡村是同学们心之所系,青春是爱有回响,奉献是代代相传的光亮。(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