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师生一行在萍思政实践行程圆满结束
近日,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落户萍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北京大学、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师生一行先后在萍乡的红色文化基地、城乡医院、乡村振兴示范点、现代化企业等地开展为期七天的沉浸式学习实践。这场“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等多元形式,让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深化理论认知,在时代脉搏中感悟初心使命。
红色足迹:在革命热土中触摸信仰温度
“工人是天,工人是地。”走进“工运摇篮”——安源,在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述使师生们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源开展的革命运动有了更为深刻和透彻的认识,当听闻安源路矿的工人们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领导人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师生们无不为之神往。
师生一行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走进芦溪,在卢德铭烈士纪念馆,师生一行在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前庄严而又郑重地为烈士们敬献花圈并默哀敬礼。进入馆内,师生们详细了解了秋收起义这一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对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辉煌而又壮阔的一生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卢德铭烈士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奋不顾身阻击敌人,最终血染山口岩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师生们。
“莲花山下起苍黄,少将归田作耕农。”走进莲花县沿背村,师生们对甘祖昌——这位从农民到将军,然后又从将军到农民的甘将军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想一探究竟为何甘将军要放弃将军的职位回到当时贫困的家乡当农民。在初心馆、甘将军故居等地现场聆听甘将军的光辉事迹后,师生们无不为甘将军一切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对“初心”和“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师生一行在甘祖昌干部学院
乡土中国:在田野阡陌间感悟振兴力量
在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村庄——茅店村。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然而曾经的它,却因地处偏远、发展滞后,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今茅店村正一步步实现“华丽转身”。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神采奕奕地向师生们介绍茅店村如何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以村级电商平台和抖音平台为突破口,积极开拓市场,将茅店村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紫红米、武功山茶叶等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认识的好食物,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品。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谭新萍推动农副特色产品深加工,目前已成功开发出50多种深加工产品,极大地丰富了茅店村的产业发展结构。谭新萍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深深地吸引着师生们,“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品一村”的理念在生动地讲解中愈发的具象化了。
师生一行在芦溪县茅店村
走进莲花县高滩村,这里坐落着一家集种植、养殖、育种、加工、营销、科研及休闲农旅、研学体验、餐饮民宿、特色康养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林业双龙头企业——吉内德实业有限公司。师生一行被公司打造的稻田文化所深深吸引。当得知公司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解决200人在家门口就业,务工人员年收入20000元,并在当地招聘固定员工60人,人均年收入45000元,为当地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时,师生们无不为之叫好。
医者仁心:在医院基层感悟医学人文关怀的力量
走进全国百强医院——萍乡市人民医院,师生一行被医院打造的医院文化所吸引。座谈会上,市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吴竺以“加强医院医学人文建设,打造‘有温度’的医院”为题,从传承发展、坚守弘扬、进取展望三个维度,向师生们介绍了医院在医学人文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深化了师生们对医学人文建设的理解。
师生一行在萍乡市人民医院了解医院文化
在湘东,师生一行先后前往麻山镇中心卫生院、湘东区总医院中医院、峡山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湘东区总医院人民医院分院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湘东区各级医院和卫生机构在医学人文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同时,师生们也被基层医务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一切为民的工作态度所感动。
志愿服务:以青春微光点亮社会角落
实践途中,志愿服务始终与调研学习并行。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学生们分组深入门诊、住院部各岗位开展沉浸式志愿服务,亲身体验一线的人文关怀实践;在芦溪县茅店村和莲花县新田村,学生们结合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乡亲们介绍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学生们的讲解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们与乡亲们的距离。
师生一行在莲花县新田村为村民进行科普宣讲
收官总结:从“纸上得来”到“躬行践履”的蜕变
通过在萍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师生一行收获良多、获益匪浅、感触颇深。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周邦彦同学讲道:“在萍乡的数天社会实践,让我收获很多。在红色教育方面,我们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和甘祖昌故居等一系列红色教育展馆。看到当年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听着甘祖昌将军放弃优渥生活、回乡带领乡亲们建设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老一辈革命者和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有多么可贵。这些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感动。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走访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及市级医院,看到了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真实运作情况。基层医务人员不畏艰辛,坚守岗位,服务乡亲,这让我很受触动。这次实践让我更具体地了解了革命历史,也真切地看到了基层医疗的现状和挑战,是一次非常接地气、很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丁怡婷讲道:“此次萍乡实践之旅可谓收获颇丰、意义非凡。在各红色教育基地,我们追溯革命先辈的足迹,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星火燎原,到秋收起义的惊天壮举,再到引兵井冈山的战略抉择,每一处革命遗址都镌刻着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和湘东区总医院,我们深入考察了医学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生动体现,见证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创新示范。在乡村振兴一线,我们欣喜地发现文旅融合与电商赋能正焕发乡村新活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发展相得益彰。正所谓“知行合一,方得始终”,此次实践让我们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英语专业2023级本科生王啸龙讲道:“为期数天的社会实践,如同一场短暂却深刻的洗礼,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比想象中更为深远。江西萍乡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被实践的点滴晕染成三抹鲜活的色彩。那抹炽热的红,是秋收起义的烽火硝烟,是卢德铭、刘仁堪等先烈用生命写就的信仰诗篇。站在历史的回音壁前,今日的安宁与幸福,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沉甸甸的金光,显得倍加珍贵。那抹蓬勃的绿,在茅店村的土地上肆意生长,它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我们亲眼见证着希望的种子如何在田野间抽芽、拔节。那抹纯净的白,是我亲身投入的医学人文之光——健康知识的推广。当看到村民们虽然对专业术语感到陌生,却依然睁大求知的眼睛,认真地模仿每一个动作时,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更让我真切触摸到基层医疗知识普及那份沉甸甸的紧迫感。这五天,像一粒种子落进心田。它让我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变成了脚下沾满泥土的、沉甸甸的重量,以及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份油然而生的牵挂。”
北京大学医院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于新亮表示:“此次社会实践让学生们懂得,思政课不仅在书本,更在祖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在观察与思考中明确了青春奋斗的方向,同学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投入到未来的学业与工作之中,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此次思政实践活动是北京大学和萍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共建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的重要内容,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合力将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做出亮点,做出特色。(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汪霁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