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浮江九年制学校教师群像:以平凡之躯铸教育之魂

发布时间:2025-09-08 16:20:41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没有惊天伟地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与细致入微的呵护。无数教师扎根乡土,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教育的真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以爱心为灯,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以专业为桨,摆渡每个珍贵的梦想。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未来的播种者、成长的守护人。

教育信念,扎根乡村守初心

许多老师已经在江西省大余县浮江九年制学校工作了数十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这些教师都秉持着一个共同信念:教育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他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愿意用耐心倾听、用爱心护航、用匠心打磨、用实干担当。

谢名贵老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多次被评为“大余县优秀教师”,2021年评为“大余县新时代好教师”。2021年他参与援疆支教,两次获得“优秀援疆教师”及“优秀支教教师”荣誉称号。

无怨无悔的敬业勤作是他青春的底色,竭尽师责的爱生如子是他育人的信条。数十年来,他初心如磐,以奉献为笔,绘就师德画卷;似红烛燃情,点亮璀璨星河。

教学相长,以心育心见真情

正如教师所说,教育教学不是单向的灌输与付出,而是一场以心呼应心、以爱温暖爱的双向奔赴。

刘琼老师2025年获“大余县优秀教师”荣誉。她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她经常找学生谈心,陪着他们穿过迷茫、踏过荆棘,用赤诚的爱心和真诚的交流,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中的困惑。

朱蓝瑾2025年被评为大余县“优秀教师”,她认为“教育是一场温柔的相遇,也是一场漫长的守望”。在办公室经常见她忙碌的身影,她以心为笔、以爱为墨,于三尺讲台的方寸之间,播撒知识的种子,浇灌成长的雨露。

严慈相济,教书育人担使命

学校的教师们懂得,教育需要严慈相济,既要有父亲的严格,也要有母亲的慈爱。

彭述敏老师怀揣“严慈并济,育人为根”之初心,以赤诚为壤,细护每一株学子幼苗拔节抽枝。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以严谨为尺,奉无私为光,于三尺讲台躬行不辍,将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悄然织进了岁月的晨昏与学子的成长里。

阙翔芳老师则完美诠释了教师双重角色:于黑板前挥斥方遒,她是学业迷途中的“引路人”;于成长路上俯身倾听,她是品格天地里的“耕耘者”。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经常通过班会课和日常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师者风范,尽显无余。

专业引领,启智润心促成长

这些教师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袁源佑老师始终秉持“以数启思,以理育人”的初心,化数理之抽象为明朗,转艰深为通透。他擅长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于无声之处听见逻辑的回响,于细微之间发现数学的优美。

吴慧老师经常说:愿始终以赤诚之心,扎根于此,静守满堂花开;以温暖之手,护佑新芽,倾听生命拔节之声。她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终不悔

阳娟老师用行动诠释“优秀教师”的深刻内涵,以爱心浇灌童心,以专业助力成长。她经常早出晚归,每天早早到校迎接学生的到来,傍晚则常常加班备课、批改作业,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准备。未来的教育路上,她仍将步履铿锵,甘为人梯,引路前行。

曾凡健老师深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他经常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总会默默给予帮助。他愿将汗水化作晨露,浇灌初萌的希冀;以岁月织成春风,守护每一朵花开。

这些教师身似微光,却初心如磐;师者仁心,本色难掩。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润物无声的奉献。以平凡之躯,铸就教育之魂;以微薄之力,点亮希望之光。他们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更是无数孩子梦想的奠基人。(陈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