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科大学“红医魂”连心工程助力赣南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16 17:18:30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近年来,赣南医科大学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领航”行动,大力实施“红医魂”连心工程,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选优派强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教育、医疗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青年团干,走出大学校园,深入田间地头,贴近基层群众,倾情助力赣南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image.png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一行到乡村振兴帮扶点调研指导医疗健康服务工作)

会昌,属赣南苏区、革命老区,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是赣粤闽三省交汇处,毛泽东同志1934年4月在此写下了《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著名诗篇。长期以来,由于战争创伤,加上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县域经济发展羸弱,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直至2019年才正式“脱贫摘帽”。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国办发〔2013〕90号),明确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政策机制。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赣南苏区的支持力度,汇集省内力量形成工作合力,2013年10月、2016年7月,江西省级层面分别明确建立了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省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口支援政策机制,明确自2016年至2020年,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其中,赣南医科大学(原赣南医学院)负责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会昌县。五年来,学校严格落实要求,紧扣任务目标,充分发挥院校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别是会昌县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2月,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延续省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通知》(赣苏区领〔2021〕1号)再次明确了赣南医科大学继续对口支援会昌县,支援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帮扶措施,安排专项扶助资金,选派优秀帮扶干部,推动帮扶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筑牢党建根基,助力乡村发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学校党委以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为重要基础,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着力点,聚焦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组织帮扶干部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组织工作队员定期参与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组织“三化”建设,带头规范党组织生活。同时,会同西江镇党委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为党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image.png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一行到乡村振兴帮扶点调研指导乡村产业发展)

巩固脱贫成果,筑牢发展根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学校驻村队员遍访全村脱贫户,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开展一月一研判,精准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措施,确保全村风险消除率达85.71%。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帮扶和健康帮扶政策宣传,关注饮水安全台账,参与土坯房改造,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国家和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及市县自查发现问题,认真查摆本村整改工作清单,明确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image.png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一行到乡村振兴帮扶点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学校驻村队精心做好乡村振兴专项经费规划和使用,认真组织开展对乌石背村民小组区域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调研,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科学的规划依据。积极指导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家园。

image.png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一行到乡村振兴帮扶点调研指导人居环境整改整治工作)

创新乡村治理,激发发展活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驻村队充分发挥医学院校资源优势,邀请附属医院专家、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大学生创新与职业发展教研室师生志愿者到西江村开展“红医魂”连心活动,为村民提供专业的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服务,提升村民的健康素养和教育水平。联合校团委在西江开展小学生进大学堂关爱青少年主题夏令营和“童心港湾”活动,组织“红小医”和“红医有我、乡约康途”暑期社会实践队到会昌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健康科普、助农行动、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此外,积极宣传实践成果,在各级各类新闻平台刊发相关新闻报道十余篇,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知名度和美誉度。

image.png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一行到乡村振兴帮扶点举行童心港湾图书捐赠仪式)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刚刚接任会昌县西江镇西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赣南医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严历表示:能有幸被学校党委选派到基层锻炼,到一线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对个人来讲既是信任更是责任,将不负重托和使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领头雁作用,带领全体驻村干部,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医血脉,以深入实施“红医魂”连心工程为重要抓手,会同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富民政策宣传好、落实好,用心、用情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老乡们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赣医人的智慧和力量。(徐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