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马灯燃初心 红医文化育新人——赣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党建+思政”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19 16:18:41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近年来,赣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主责主业,积极构建“党建+思政”融合模式,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医文化,围绕红色卫生文化资源开发运用,构建并实施了党建引领、研究聚力、课程奠基、实践辅助、文化铸魂和机制保障“六位一体”红医精神育人体系,推动红色卫生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着力培养具有红医精神特质的红医传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走出了一条“党建+思政”红医文化育人新路。

党建引领——指明红医文化育人方向

党建引领如源头活水,激发学院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学院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学院党委深入开展“一院一品”建设,创建“红医马灯”党建工作品牌。“马灯”二字既体现学院“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原则;又喻指马克思主义像一盏明灯,点燃理想信念之火、照亮挺膺担当之路。这一党建品牌为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供“红色载体”,也成为全院上下凝心聚力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内核”。

研究聚力——厚植红医文化育人底蕴

学院积极开展红医文化研究,依托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在红医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与医学教育规律探讨研究中推进研学融合,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出版了《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工作史》等“苏区卫生研究丛书”。近年来,研究结项各级各类课题3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项)、出版专著 1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8项。

课程奠基——夯实红医文化育人主阵地

学院推动红医文化全面融入思政课,制定《赣南医科大学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施方案》,成立红医文化教研室,编写了《中央苏区医疗卫生简史》等校本教材,开设“红医文化”通识课程,采取“双师同堂”“师生同堂”“艺术+思政”等形式讲述红色卫生史,广泛开展“红色走读”“一线课堂”等活动,邀请医务人员、革命烈士后代、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开展以学习先辈、服务人民、奉献基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职业方向教育。

实践赋能——拓展红医文化育人路径

学院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红医班级”创建、“红医学校”培训等活动,每年选拔培训红色卫生史博物馆学生讲解员,培育标杆,树立榜样,成风化人。师生共同整理编写《红医故事》《古代医德故事》《赣医人故事》系列读本,把红色卫生史博物馆入馆教育作为新生开学“第一课”,建立中央红色医院旧址等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场所,组织开展“寻访红医足迹•弘扬红医精神”学生骨干创新训练营等,瞻仰红色卫生革命旧址,近距离感受体验红医文化特质。

文化铸魂——浓厚红医文化育人氛围

学院收集整理红色卫生文物史料约1400余件,于2016年建成了全国首家苏区卫生主题院校博物馆,2023年建成数字化红色卫生史博物馆,有效拓展了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阵地;参与设计了学校红医广场,设立白求恩、傅连暲等红色名医塑像等,开设红医文化大讲坛,开展“红医故事大家讲”“红医人物传”微视频展演等主题活动,开播“小课桌续写大红医”等网络微课,开展生动活泼的红医文化网上互动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

完善机制——强化红医文化育人保障

推动红医文化育人纳入学校顶层设计,以学校名义出台《关于把红医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发起成立全国红医精神教育联盟,组织编写《红色卫生文化概论》教材,定期开展红医文化创新实训营等活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建立协作机制,与于都、兴国、瑞金等革命纪念馆开展联合共建,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扩大红医精神育人的受益面。

通过开展“党建+思政”红医文化育人实践,学院党委深切感受到,作为高校基层党委,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围绕“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双融双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主责主业,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必须坚持铸魂育人,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党建特色赋能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连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