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服务 社区暖校园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站式” 学生社区的育人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4 15:57:28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从丢手机迷路时的紧急救助,到考前焦虑时的心理疏导,再到毕业证失而复得的惊喜,学校的‘一站式’服务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温暖。”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小林的感慨,道出了学校学子对“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的普遍认可。自2023年5月试运行以来,学校以“匠心赣职”为核心,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应急保障有力、育人功能凸显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服务育人的特色之路。

线上线下织密网服务实现“零距离”

在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主干道旁,曾有学生因肠胃绞痛蜷缩在地,值班老师发现后立即通过“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查询学生信息,快速联系辅导员送医救治,整个过程仅用十余分钟。这一高效处置的背后,是该校构建的“一核两翼”服务矩阵。

线下,“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核心枢纽,搭配宿管服务、心理咨询两个副中心,形成覆盖校园核心区与宿舍区的服务网络。宿管副中心将水电缴纳、宿舍维修等业务前置到宿舍楼下,心理咨询副中心则以私密空间为学生筑牢心理防线,实现“需求发现即转介”的闭环服务。线上,“I赣职”APP集成移动学工系统、医务排班、宿舍报修等十余项功能,学生轻点手机即可完成从课表查询到奖学金申请的全流程办理,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

2025年新生报到季,这套体系更显成效。电气工程学院推出“一对一”迎新服务,辅导员与志愿者全程引导,新生在服务大厅完成报到、领物、住宿登记等所有流程,平均耗时较往年缩短80%。“不用在各个部门间奔波,刚进校园就感受到了归属感。”新生小李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应急育人双驱动筑牢成长“安全盾”

“当时又怕又急,多亏老师一路陪着我回宿舍,还帮我安排好假期生活。”回忆起开学初丢手机迷路的经历,新生小张仍难掩感激。当晚10点多,值班老师巡查时发现哭泣的小张,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线上系统联系辅导员,不仅安抚了学生情绪,还协助找回手机并解决住宿问题。

这种“机动化”应急响应机制已成为该校的服务标配。针对校园突发状况,“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与辅导员、校医院、保卫处的联动流程,线上锁定学生信息,线下协调资源处置,实现突发事件“分钟级响应”。在健康保障方面,中心更构建起“预防-干预-转介”全链条服务:多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坐班服务,同时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通转介绿色通道,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不久前,一名大一新生因丢失考试用书陷入焦虑失眠,通过APP权益中心求助后,值班老师迅速引导其到宣泄室释放压力,心理咨询师同步制定疏导方案,最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每个成长阶段的困惑都能被及时关注,这种安全感很珍贵。”该生在反馈表中写道。

文化赋能促自治构建育人“新格局”

“这不仅是失物招领,更是校园文化的缩影。”在“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失物招领平台前,负责人展示着近期找回的证件、书籍。仅2024年,这里就帮助学生找回物品300余件,小到钥匙、校园卡,大到毕业证、电脑,每一件物品的流转都见证着社区的温情。

这种温情源自对社区文化的深度挖掘。学校打破系部壁垒,在宿舍楼栋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利用走廊转角打造“微课堂”,定期开展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等特色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服务宣传不足”“流程待优化”等建议,学校专门召开调研座谈会,吸纳“勤工助学学生入驻协助服务”“设立线上意见箱”等建议,推动服务持续升级。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将社区服务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2025年暑期,“青穗薪传”实践队带着社区服务经验走进金榜路社区,开展“十分钟生命课堂”“非遗体验”等活动,将校园里的服务模式延伸到社会基层。而校园内,朋辈教育正在兴起:勤工助学学生参与服务中心日常运营,学生志愿者组建“权益维护小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生态。

“我们要把社区建成育人的前沿阵地。”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匠心赣职”品牌建设,把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融入服务细节,培养更多有温度、有技能的新时代人才。从线上服务的便捷高效到线下育人的温情细致,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正用“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实践,书写着高职院校社区育人的新篇章。(温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