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为笔 绘就“红药匠”培育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17 14:49:38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这24字红医精神,如同一粒种子,深植于赣南医科大学药学院的育人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抗战时期的化学与药理学教研小组,到如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药学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始终以红医精神为引领,以党建为统领,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转化为培养新时代“红药匠”的生动实践。

党建掌舵:锚定红医育人坐标系

红医精神是学院发展的根与魂,党建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指南针。学院党委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红医精神的红色内核与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质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院师生协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格局。

双带引擎强支部,科研教学双争先。学院全面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 5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这些党员教师既是教学科研的“领头”,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带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牵头省级教学团队,在药物化学研究、中药资源开发等领域攻坚克难。近五年,学院获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94项,在Chem. Rev.、Acta Pharm Sin B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34篇,斩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推动党支部成为科研攻关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

思政研学两翼飞,浸润红医育人情怀。学院党委以红医精神与仁爱教育为核心,制定《药学院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课程大纲中明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目标。通过集体备课打磨思政案例、建设专题案例库、开展授课比赛强化思政导向。组织教师赴井冈山、于都长征出发地开展“重走红医路”主题党日活动,在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医先辈用草药救伤员、以初心担使命的革命故事,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红医品格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

思政赋能:激活红医精神育人源动力

红医精神是立德树人的根脉与活水,思政教育则是价值引领的主阵地。学院坚持以红医精神铸魂育人,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价值塑造与专业培养相融相促,让红医精神在育人实践中焕发时代光芒。

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思政育人的“活教材”。学院深耕红色教育资源,将红医精神嵌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依托瑞金中央红色医院、药学院中药标本馆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寻访红医足迹创新训练营,近距离观察红军药箱、老式医疗器械等文物;在中药标本馆,党员教师讲解员结合馆藏的中药标本,为学生讲述中央苏区赤脚医生救治伤员的故事,生动阐释从红军药箱里的草药,到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红医人救死扶伤的初心——这正是学院红医+思政教育的生动缩影。通过实物承载、故事讲述,让抽象的红色历史变得可感知、可学习、可传承。

课程思政是红医精神融入的“主渠道”。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在《中药药剂学》引入苏区草药炮制技艺案例、《药理学》讲述红军军医以药助战事迹,依托2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红医精神与专业知识同频共振。教师更将科研课题与乡村振兴需求挂钩,带领学生深入赣南山区调研油茶药用价值、开发油茶功能产品,让学生在攻克技术难题中,直观感悟红医人勇于开创的精神特质。

产教聚力:锻造红药人才硬核实力

“传承红医精神,既要守好无私奉献的魂,更要练就服务健康中国的技”。学院党委以党建为纽带,搭建“校-企-地”协同创新平台,将红医精神中“技术优良”的要求转化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

科研平台成为技术“孵化器”。学院依托中药药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等省部级平台,组建党员科研团队主攻赣南地方特色药材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绿色制药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科研方向。其中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适配当地产业的项目,助力赣南油茶产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升级,用技术创新践行红医人“服务地方”的使命。

实践育人构建能力“练兵场”。学院与华润江中、赣江中药创新中心等40余家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药物研发、质量检测、生产管理等真实项目,让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使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淬炼真本领。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6项、省级奖项30余项,考研录取率稳定在35%左右,百余名学子考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深造,成长为兼具红色情怀与专业能力的药学人才。

为民践诺:彰显红医本色时代温度

“我是党员,也是药师,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这是药学院党员教师在基层服务中的共同心声。多年来,学院党委始终以“无私奉献”为导向,组织师生深入革命老区、偏远乡村开展医疗服务,让药学知识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以志愿服务为桥梁,传递红医药学惠民温度。学院与赣州章贡区沙河镇人民政府、赣州市中医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师生走进社区集市。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指导慢性病用药,为居民鉴别家中中药材、讲解过期药品危害,普及安全用药知识,累计服务群众2000人次,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药学贴心人。志愿者赴龙南、上犹等地开展“红色走读+健康服务”活动。在乡村广场上为村民传授中药养生方法,赠送《家庭中药养生手册》,让红医“服务人民”的初心在苏区大地焕发新的生机。

以中医药校园科普为窗口,播撒红医文化青春种子。党员教师走进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辨识中药材趣味实验,让学生触摸当归、枸杞等药材;通过中药标本展示,讲解药材背后的药用价值与文化故事。活动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不仅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医药的兴趣,更让红医精神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悄然萌芽。

红医精神,薪火相传。从战火纷飞年代的救死扶伤,到新时代的健康中国使命,药学院始终让红色基因在育人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如今,一批批“红药匠”正将这份精神传承发扬——他们在实验室里攻坚新药研发,在基层医疗一线守护用药安全,在社区乡村普及健康知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红医精神的时代内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继续以红医精神铸魂育人,深耕“红药匠”培育沃土,让红色血脉在药学人才培养中生生不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赣南医科大学罗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