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校园 热血铸担当——记江科职工、全国教育后勤系统“2024年度最美后勤人”李国根

发布时间:2025-10-23 16:32:32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在江西科技学院的校园里,总有一个身着蓝靛色制服的身影穿梭在林荫道上、配电房内、宿舍楼间。他皮肤黝黑,身形瘦小,脸上却总挂着淳朴温暖的笑容。他就是该校总务处水电科的水电工李国根,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十八载,用精湛技艺守护校园水电安全,更在四十年间四次挺身而出挽救生命的“平民英雄”“江西好人”。近日,他凭借突出的工作业绩与感人的先进事迹,荣获全国教育后勤系统“2024年度最美后勤人”称号。

image.png

水电“老工匠”:把校园安危揣进心坎里

“李师傅,36栋宿舍灯不亮了!”“行政楼洗手间水管漏水,麻烦来看看!”在后勤工作群里,李国根的名字总与“及时响应”绑定。“水电无小事!”这是李国根常挂在嘴边的话。

自入校工作以来,他扎根后勤一线,始终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从一名普通水电工成长为计量和水电维修领域的骨干力量。如今已炼成校园水电领域的“活地图”——哪栋楼的线路是老管线、哪个泵房的设备该检修、哪个宿舍的水管容易堵,他闭着眼睛都能说清。

image.png

每天清晨,当学生们还在晨读的朗朗声中漫步校园,李国根已蹲在工具房里“清点家当”:万用表的指针是否灵敏、螺丝刀的刃口有没有卷边、绝缘胶布够不够用……他逐一摩挲、检查,像战士清点武器般认真。检查完毕,他扛着梯子、提着工具箱,脚步匆匆地穿梭在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夏日里,他也经常在正午时间扎进配电房工作。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后背的制服,他却只顾盯着配电箱里的线路,用手电筒的光束一点点扫过,生怕漏过任何一个松动的接线柱;寒冬时,水管容易冻裂,他凌晨接到报修就往现场赶,双手在寒风中冻得通红,却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拧冰冷的阀门,直到水流恢复平稳,才搓着双手呵一口热气。

师生“贴心人”:把点滴温暖藏在细节里

“李师傅不仅手艺好,心更暖!”提起李国根,师生们总有说不完的小故事。作为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他也喜欢“泡”在师生中间:听学生抱怨“宿舍热水器忽冷忽热”,他当天就去排查供水管道;听老师反映“教室里的插座不通电”,他拿着工具不仅修好了插座,还顺手把教室松动的桌椅腿也加固了。

image.png

工作之余,李国根还总把“安全”挂在嘴边:他会在后勤群里分享“雨季防漏电小常识”,配图都是自己拍的校园电路隐患点;维修时遇到学生围观,他会趁机教大家怎么判断插座是否漏电、发现水管漏水该先关哪个阀门。“我没啥大文化,只能用这种方式帮衬着孩子们,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李国根常这样说。

生命“摆渡人”:把果敢勇气融入骨子里

“扑通!”2024年6月的一个下午,一阵急促的水声打破了河边的宁静。当时李国根正在自家储藏间门口修电风扇,螺丝刀刚拧下一颗螺丝,就听见不远处传来撕心裂肺的“救命!孩子落水了!”他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工具“哐当”掉在地上,顾不上捡,拔腿就往河边跑。冲到河边,李国根来不及多想,双手扒住河边的护栏,翻身就往下跳——河坎又陡又滑,他的膝盖被石头磕得生疼,却丝毫没放慢速度,踩着浑浊的河水,奋力向男孩游去。一把抓住男孩的衣领后,他拼尽全力往岸边拖,上岸后顾不上喘口气,立刻单膝跪地,让男孩趴在自己的左膝盖上,右手不停地拍打他的肩背进行急救。

一分钟、两分钟……周围的村民都屏住了呼吸。就在大家快要绝望时,男孩突然“哇”地一声吐出一大口水,眼睛也微微动了一下。“有反应了!快帮忙!”李国根又惊又喜,急忙喊岸上的村民搭把手,大家手忙脚乱地把男孩头朝下、脚朝上,小心翼翼地抬过两米多高的河坎,送往附近的卫生院。看着救护车远去的背影,李国根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全湿透了,膝盖上的伤口还在渗血,可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这不是李国根第一次救人。1985年冬天,20出头的他在省机械灭螺队(现五星垦殖场六分场)工作,和同事开着机帆船去查钉螺时,突然看见水面上有人挣扎,他二话不说跳进刺骨的河水,和同事一起把人救上船;1987年夏天,他上门给村民修电视机,刚进门就看见一个男孩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手还攥着电线,他立刻切断电源,跪在地上给男孩做心脏复苏,直到孩子恢复呼吸;2018年7月,他下班路过村旁的六干渠,听见呼救声就往河边跑,看见一名妇女在湍急的水里扑腾,他纵身跳下去,从背后紧紧托住妇女的腋下,一步步推到岸边……

“我父亲是老党员,从小就教我‘见人有难,不能不管’。”说起救人的勇气,如今亦是一名党员的李国根眼里满是对父亲的敬佩。这份“助人”的家风,也悄悄传给了下一代:女儿学生时代就报名西部计划,在基层扎根三年多,回来后又做了十余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选择扎根西北开展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工作,为我国资源能源保障默默奋斗着。“孩子们比我有出息,能帮到更多人。”说起儿女,李国根的脸上满是骄傲。

image.png

如今,从北京领奖回来的李国根依旧每天穿梭在校园里。工具箱里的工具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守护的师生换了一届又一届,可那份“把工作做细、把温暖传开、把危险扛住”的初心,从未改变。从水电维修的“老工匠”,到师生信赖的“贴心人”,再到危难时刻的“摆渡人”,李国根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最美后勤人”的真谛——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普通的双手,也能托起沉甸甸的担当。(江西科技学院何强江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