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园居”里触摸生命的根脉
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边缘,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一隅,藏着一片生机盎然的“田园居”。这并非普通的园地,而是学校精心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几畦青菜、数架瓜藤,而在于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土地、通往生命本源、通往责任与担当的成长之门。

在这里,劳动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尖触碰泥土的真实,是汗水滴落时的咸涩。孩子们在节假日、在课间,或独自一人,或与老师、父母、爷爷奶奶相伴,走入这片属于他们的天地。他们弯下腰,学着祖辈的样子翻土,感受铁锹破开土地的阻力;他们亲手沤肥,懂得滋养源于循环;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播入沃土,如同埋下一个关于收获的希望。
这个过程,是技能的习得,更是情感的浸润。当孩子们日复一日地为菜苗浇水、施肥、除草,他们学会的不仅是劳作的技术,更是对生命的关照,餐桌上的一饭一蔬,并非凭空而来,其间凝结着阳光、雨露、时光,更浸润着父母长辈们日复一日的辛勤。那块小小的菜地,让孩子们在躬身实践中,真切地体味到长辈们劳动的艰辛与伟大,懂得了感恩。
更重要的是,这片田园居锤炼着孩子们品格的基石——“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照料这些绿色的生命便成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这促使他们学会承担,懂得义务。一株秧苗的茁壮成长,需要的是不间断的关怀与守护,正如品德的塑造,需要在日常的坚持与担当中慢慢累积。
长青小学的“田园居”是一片成长的沃土,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中,触摸到生命最原始的脉动;在辛勤汗水中,理解了付出与收获的真谛;在承担照料之责时,铸就了担当的品格。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不仅是鲜嫩的蔬菜,更是热爱劳动、尊重生命、勇于负责的健全灵魂。这,或许是教育还给孩子最本真、也最宝贵的一课。(作者:新余市长青小学刘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