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白鹅初级中学:示范引领展风采 深耕教研启新篇

发布时间:2025-10-30 15:20:58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品质课堂模式,在欧良秀副校长及各位教改先锋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下,江西省会昌县白鹅初级中学于10月21日至10月24日成功举办了2025年秋季学期教改示范课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发挥名师示范效应,推动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实践,其中欧良秀副校长执教的数学示范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尤为亮眼,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标杆课堂。

纸片翻飞间,数学课堂焕新颜。欧良秀副校长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示范课上,一张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成了最好的“教具”,学生们亲手折叠、观察,在动手操作中摸索着“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奥秘,让抽象的性质在指尖变得可触可感。

小组合作时,教室里满是思维碰撞的火花。各小组讨论激烈,有人演示、有人记录、有人补充,原本抽象的几何性质,在分工协作中逐渐清晰。合作让学习更高效。

image.png

最精彩的当属“学生讲解”环节,学生化身“小老师”上台讲解,条理清晰、自信大方,成为课堂上最亮眼的主角。

这堂以学生为主体示范课,让数学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定理,而是动手实践中能触摸、能言说的鲜活知识。用动手操作点燃兴趣,用小组合作凝聚智慧,用学生讲解展现成长——原来数学课堂可以如此生动!

欧良秀副校长的这节示范课,生动诠释了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品质课堂。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用动手操作点燃兴趣,用小组合作凝聚智慧,用学生讲解展现成长——成功地将数学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探索、合作与表达的活力场,让听课教师深受启发。

欧珍老师则巧妙地将课堂“搬”回了校园。她利用学生们熟悉的校园图片描述地点与方位,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输入词汇。通过听力任务、小组对话编创与互评,不仅扎实地训练了语言交际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

丁嘉利老师执教的《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逝世100周年》视频导入,营造深沉的历史情境。师生共同拆解十六字纲领,探寻“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核,通过史料研读与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家国情怀,让历史成为凝聚觉醒力量的精神丰碑。

廖海芳老师的《探究乐音的特性》一课,以实验为基,生活为桥。学生通过弹拨橡皮筋、拨动尺子等趣味实验,直观理解了音调、响度与音色。课堂巧妙联结“手机调音量”“听声识人”等生活现象,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吴海滨老师带来的《原子的结构》一课,以宏大的“原子弹爆炸”场景切入,瞬间点燃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热情。课堂通过动态课件生动演示原子的内部构成,将抽象的原子、原子核直观呈现。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模型拼装,深入理解质子、中子、电子关系,在巧妙的类比推理中层层揭开原子结构的奥秘,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探究式学习的深度融合。

谢欢媛老师在《地球的自转》一课中,完整呈现了“导读研展巩”五环节教学。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昼夜更替;延伸至“93阅兵”时差计算,融合学科知识,激发爱国情怀,使时区学习成为理解全球化的有趣窗口。

宋梦园老师的《生物圈》一课,以“卡尔老爷爷环球旅游”为情境,巧妙引导学生化身导游,调查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分工协作,分析并绘制本组生态系统画卷,直观呈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整节课注重学生参与和思维训练,融合知识学习与情感态度培养,是一节兼具趣味性与深度的优质课例。

王红老师执教的《友谊的真谛》一课,以“总议题—子议题”为主线,围绕“友谊如何建立?何为真谛?作用为何?”层层展开。教学中融合情境演绎与小组思辨,以情感体验驱动认知升华,既提升了学生处理同伴关系的实践能力,更筑牢了责任意识与向善而行的价值根基。

何玲老师的《往事依依》基于统编教材的教材资源,设置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朴素引导,旨在教会学生运用层层深入的方法阅读散文,从而让学生习得散文阅读的方法;同时,注重教学设计的艺术性,从而提升整体感知的层次性,增加语言品析的丰富性和内容探究的趣味性,提供一堂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指导课。

示范课后,各教研组在负责人的组织下开展了深入、高效的评课研讨。老师们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生成、学生活动等维度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凝聚共识,在真诚的交流中共同进步。

image.png

此次示范课活动,既是一次精彩的课堂展示,更是一场有力的专业引领。欧良秀副校长及各位教改先锋的率先垂范,为白鹅初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品质课堂模式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实践样本,有效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推动了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相信在其专业引领下,白鹅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会昌县白鹅初级中学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