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市宽高实验学校:探索物理奥秘,点亮科学梦想

发布时间:2025-10-31 21:18:27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真

10月30日晚,江西省共青城市宽高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好奇与期待——教师发展中心与物理教研组携手,为初二年级全体学子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沉浸式体验的物理启蒙科学实验秀。活动摒弃枯燥的理论灌输,以生动奇妙的实验演示为桥梁,引导学生亲手触摸物理、直观感知科学,在惊呼与探究中点燃探索未知的热情,让科学种子在兴趣土壤中生根发芽。

image.png

本次实验秀精心设计了七大趣味实验,横跨静电、声学、力学、气压等多个核心领域。老师们创新采用“演示 +讲解 +动手实践”的模式,带领学生逐一解锁静电球的绚烂电弧、无线灯泡的“隔空点亮”、浮沉子的灵活沉浮、声波的可视化轨迹、大气压的“隐形神力”、伯努利原理的反常识现象,以及乒乓球的“气流发射”奇迹,让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可看、可触、可玩的直观体验,尽显物理世界的无穷魅力。

李先荣老师的静电球实验一开场便点燃全场。通电瞬间,静电球表面跃动起绚烂的紫色电弧,宛如唤醒了“科学魔法”。当学生们踊跃上台参与“纸屑飞花”互动时,细碎的纸屑在静电引力下轻盈起舞、跃动翻飞,现场惊呼声与掌声此起彼伏。讲解中,老师巧妙结合冬天脱毛衣的火花、梳子吸引头发等生活场景,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娓娓道来,让晦涩原理在生活化场景中变得通俗易懂。

邵童毅老师的演示环节更是精彩纷呈、趣味十足。他用头发轻轻摩擦灯泡底部,原本黯淡的灯泡竟微微发光,引得学生们瞪大双眼、惊呼“神奇”;随后,同学们手拉手连成闭合回路,电流顺着手臂悄然流过,灯泡再次亮起的瞬间,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紧接着的浮沉子实验中,学生们亲手挤压水瓶,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牙膏壳在液体中“沉底—上浮”的灵活变化,在动手操作中直观领悟重力与浮力的平衡奥秘。

仇重武老师带来的“声音的模样”实验,让抽象的声学原理变得可感可触。当学生对着装有激光笔的塑料杯放声喊话,激光投射在墙面的光斑便随之剧烈振动,清晰勾勒出声音的能量轨迹与波形变化——原本无形的声波,此刻化作跳动的光影,让学生们真切读懂“声音是一种波动”的科学真相。

刘开兴老师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则让学生们亲身领教了大气压的“超能力”。初始状态下,两个半球轻轻一拉便分离;而当真空泵抽走内部空气、接近真空状态时,即便多名学生齐心协力、奋力拉扯,两个半球仍牢牢“相拥”、纹丝不动。大气压的强大力量令全场震撼,学生们在直观对比中深刻理解了气压差的奥秘。

石倩老师以“反常识吹袋子”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让空袋子快速充满气?”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动手尝试,却屡屡碰壁。随后,老师揭晓伯努利原理的神奇:对着袋口吹气时,袋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顺势将袋子“撑满”。在“猜想—尝试—解惑”的过程中,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领悟“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真谛。

周丹萍老师的“发射乒乓球”实验充满动感与乐趣。压缩空气瞬间释放,乒乓球如同被赋予生命力,顺着管道快速射出;随着气流强弱的调节,小球的射程与速度随之变化,时而远射而出,时而低空滑行。无形的力学原理,在一次次发射中转化为直观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们轻松掌握力与运动的关联。

实验演示结束后,现场进入热烈的问答环节。学生们带着满脑子的好奇踊跃举手,从“静电为什么不会伤人”到“浮沉子能一直浮着吗”,从实验原理到安全细节,问题层出不穷。老师们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层层剖析现象背后的科学逻辑,如同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往物理世界的神秘大门,让探索的欲望愈发强烈。

这场物理启蒙实验秀,以奇妙现象激发思考,用亲手实践引导探索,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瑰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好奇与求知的种子。当科学的光芒照亮探索之路,一颗颗热爱科学、追逐真理的梦想之心,正悄然绽放。(共青城市宽高实验学校供图文)